【讀者來函】313

自然尊重就是最好態度

幾年前曾在陽明山見過一個獼猴家族,大剌剌地在樹上攀爬、路上行走,有的齜牙咧嘴、有的用誇張動作威嚇人群,甚至還有一隻直接從我們旁邊走過,讓都市俗的我們看得目瞪口呆。

閱讀《經典》第三一二期〈人與猴〉一文後才省悟自己當時的無知。原來,這些獼猴的動作跟表情都有其意義,也不一定是要攻擊人,反而是被人驚嚇或是感受到敵意。如文中所說,遇到猴子最好的表現是自然往前走,不製造緊張衝突,就能逐漸拉開距離。

人類總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所到之處野生動物就應「生人迴避」,卻忘了若以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而論,人類根本是後進之輩,怎能總是只想到自己?相信這篇文章,能讓許多人對獼猴改觀,而能以更好的姿態面對牠們。

(台北.謝怡寧)

午夜巴黎的奧運現場

十多年前曾經到法國旅行,一整個冬季三個月的旅途去了南法馬賽與尼斯嘉年華,也停留在巴黎,每週到訪橘園美術館,就坐在莫內荷花池畫作前面放空。閱讀《經典》第三一二期〈聖火遞〉文章中提及的每一個重要文化展覽場地,讓我彷彿重返當時觀展感受到的環境,不一樣的是,主角是今年夏季重大國際盛事奧運。看到塞納河將會舉辦游泳馬拉松,才知道開幕前的檢測顯示河中大腸桿菌過高,可能無法如期舉辦。

對我來說,巴黎它一直代表各種歷史與現代並存的城市,街道中常有歷史標誌或詩人雕像,每個角落都提醒遊客過往今昔在此地發生的事件。文中提及巴黎將古老希臘奧運再創造的基地,以及藉由奧運會一屆屆傳遞的七大價值,很有意義;尤其上一回巴黎舉辦過奧運正是百年前,也是女權提升的開始,這兩件事都讓我想起了巴黎這座城市。

(台南.游哲倫)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