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311

 

每期都令人期待

《經典》雜誌的一個特點,是會介紹一些國際人文及時事。這些文章應該是譯自國外媒體,翻譯的文筆都非常專業,第三○九期亦不例外。其中兩篇關於非洲國家的報導,很能引起反思。

第一篇是關於莫三比克的內戰,戰爭中屠殺普通百姓的惡行尤其不能釋懷。戰爭是殘酷的,因少數人的狂熱野心而發起的戰爭更令人痛心。為什麼在文明進步的二十一世紀還會有這樣的事發生?我們能做些什麼?

另一篇關於茅利塔尼亞的撒哈拉沙漠火車,內容非常生動有趣。這一條為了運送礦產而興建的鐵路,負載了世界最長的貨車,但也被一般人民透過不同的方法借用為謀生的工具:大眾交通,販賣食品,運送牲口等等。

這兩篇文章圖文並茂,在知性媒體普遍缺乏國際視野的今天,每期的《經典》總是令人期待。

(台中.徐沺)

看得見的歷史

閱讀《經典》雜誌第三一○期〈擦亮空間記憶——歷史建築的活化再利用〉,文中介紹了四個古蹟或歷史建築:逍遙園、田町齋場、摘星山莊和一德洋樓。以下分別簡介:第一、在高雄的逍遙園農莊為歷史建築其完工年分為一九四○年,目前開放免費參觀。第二、田町齋場為一九三三年建,我覺得特點在於它是用來舉辦告別式的葬儀堂。第三、台中的古蹟摘星樓原本是兩樓蓋的比較特別,而現已改成一層樓建築。第四、一九二○年建的一德洋樓融合了閩日洋三種建築語彙,目前為一公辦民營餐廳。由於你們的報導,讓我知道了這些在地的歷史建築或古蹟,我覺得以後可以多報導台灣各地的歷史建築或古蹟。

另外,上列建築有兩個是在被拆除的眷村內,我認為其實眷村建築有時也可以保留,它可以體現出當時人們的生活,還有台灣獨特的眷村文化。最後,我覺得本報導最後有一段話寫得很好:「歷史建物是一座城市的底蘊,沒有消失,才有機會被討論該如何活化再利用。」

(新北市.陳彥良)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