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駿北 / 攝影/徐安隆 / 第133期2009.08 【環保大視域】天外飛來的「禮物」 印度電子廢棄物回收現況 達拉維的回收工人沒有專業設備,以手工方式拆卸廢電線路,取出銅與其他金屬。印度工資低廉,加上查緝不嚴,成為他國傾倒電子廢棄物的新興市場。 0
撰文/楊駿北 / 攝影/陳弘岱 / 第133期2009.08 【環保大視域】綠色思維從頭做起 企業生產者延伸責任 淡水河邊,遊客優遊在MP3、數位相機創造出的影音樂趣。科技充斥日常生活,也製造出無數電子廢棄物,現代進步的消費與製造觀,環境應該被擺在較優先的順位。 1
圖片/綠色和平 / 撰文/孫敏 / 第133期2009.08 【環保大視域】電子廢棄物的世界墳場 中國廣東貴嶼 堆積如山的電子廢棄物,被跨境運來中國貴嶼,等著進行拆解。每年有超過一百多萬噸的電子廢棄物,繞過半個地球運抵小鎮,嚴重汙染當地環境生靈。 4
撰文/趙家緯 / 攝影/安培淂 / 第133期2009.08 【環保大視域】科技寵兒vs.環境公敵 台灣資訊社會的回收難題 浙江台州的青嶼,是繼貴嶼的「後起之秀」。祖傳田地已成電子垃圾山,台灣在電子生產與廢棄回收上,曾以不同角色與面貌呈現,亦可以過去的汙染與環境修復之經驗作為歷史的借鏡。 0
撰文/楊駿北 / 攝影/徐安隆 / 第132期2009.07 【環保大視域】廢船終點站 印度拆船回收業 印度阿朗拆船碼頭內,工人使用大型機具處理廢船卸下的巨錨與各類零件,拆船為印度帶來貿易收入與建設資源,但也帶來工安與環保的爭議。 0
撰文/童貴珊 / 攝影/安培淂 / 第131期2009.06 【環保大視域】絕處逢生 厄瓜多巴伊亞生態城 漁夫在厄瓜多首家有機蝦池上撒網捕蝦,拼經濟更要顧自然,歷經聖嬰天災摧陷與考驗,巴伊亞生態建城十年有成;立下南美洲全民保育運動的典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