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食堂】過油不及 看不見的食油危機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特約攝影)

長一點的讀者,記憶裡可能還存有豬油拌飯這項平民美食:從電鍋舀起熱騰騰的白飯,上頭澆淋一匙自製豬油,溫度催化下,一團固態的白色油脂如冰淇淋般迅速在飯上融化,米香、油香,瞬間在鼻間聚合成一股無敵的香噴噴滋味。

然而,這往事也只能回味,在「動物脂肪危害健康」的警訊下,豬油與危險的心血管疾病已被畫上等號。

曾經,在過去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油屬於相當珍貴的物資。伙房裡大鍋煮湯,通常是收火煮到最後才灑上幾滴油花,有人搶排第一,為的就是去撈那浮在上層的一瓢油花,甚而與眾人打起架來。乍聽之下簡直匪夷所思,但這卻是《美援時代的鳥事並不如煙》作者劉志偉講述的真實情節,是從大陸隨政府播遷來台的劉爸爸對油的深刻感觸。

油的時代記憶 「沙豬大戰」

相對於今日,基於健康考量,我們對油的那種戒慎恐懼,甚至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天差地別。

一九六六年,台灣首度開放大豆進口,引進了美國新式溶劑萃取提油(oil solvent extraction)技術與設備,共有八十多家油廠激烈競爭(目前在台灣區植物油公會登錄入冊的則有十六家)。現代化的製煉技術帶來了大眾受惠的平價油品,也使得台灣從倚賴豬油為主要攝取油脂,到逐漸接受象徵現代文明進步、清清如水的液態沙拉油。

從黃豆榨取的沙拉油替代了豬油,除了健康考量,政治因素也參了一腳。隨著台灣進入美援時期,從美國開始大量進口黃豆、麵粉,甚至成立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台灣人的餐桌自此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動:米飯變麵包、豆漿換牛奶、豬油退位沙拉油進場。

一九九○年甚至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沙豬大戰」(沙拉油激戰豬油),台灣本島首度出現互相攻訐的報紙廣告。沙拉油批豬油會堵塞血管、造成心臟病,豬油則攻擊沙拉油長期加熱有致癌危險。

今日,看似勝負抵定,沙拉油已經是台人烹調的國民用油,基於對肥胖及膽固醇過高的恐懼,豬油幾乎從餐桌上銷聲匿跡。

習慣大口吃肉、牛油炸薯條、漢堡的美國人,基於對於動物脂肪的恐懼,也急切地尋找替代性油脂,人造奶油「乳瑪琳」的出現,似乎是一個兩全的美夢。將植物油氫化之後,加上香料、色素,一塊幾可亂真的固態人造奶油,風靡了當時的社會,在反式脂肪被發現之前,一直被視為是個偉大的發明。

動物的飽和脂肪真的比植物的不飽和脂肪差勁嗎?「法國矛盾」(French Paradox)意指法國人食用的豬油、牛油、奶油量比美國人多上兩、三倍,但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卻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這種現象至今仍讓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除了顛覆對動物性脂肪的認知,也為當代飲食帶來省思。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黃豆與沙拉油】
台灣正式進入沙拉油時代,與美國有絕對的關係。以黃豆製油,最初稱為白絞油,之後現代煉製技術純化的才被稱為「沙拉油」。據說此油從前在美國或其他地區都是以涼拌(涼拌沙拉)或低溫烹調為主,故名之。大眾化的價格是沙拉油迅速普及的主因。今日在台灣,「沙拉油」已是平價油脂的代名詞。
台灣每年自國外進口二百三十萬公噸黃豆,其中二百萬公噸用於榨油,其餘才作為食用豆。除了每年自產三十六萬公噸植物油,另外仍需進口二十餘萬噸的棕櫚油、葵花籽油、芥花油……等油品(種類及數量參見72頁附表)。
台灣區植物油製煉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楊英武任職三十一年來,看盡台灣黃豆油的製煉歷史,對這個一九七○年代興發的產業瞭若指掌。他表示,黃豆採購制度的演變,其實就是一部台灣植物油業的發展史。因為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百分之四十)及油脂(百分之二十)的特性,製油業與飼料、畜牧業一直是一串粽的共生關係。
「黃豆油之所以平價,主要因為從美國出口原料便宜、取得容易;業者進口黃豆主要目的是為動物飼料的用途,主產品是製油壓榨之後的黃豆餅,大豆油僅是副產品,因此價格可以往下拉調。」楊英武解說,一九九七年台灣發生毛豬口蹄疫事件,直接衝擊的就是黃豆加工業。
植物油目前已是台灣最大宗的食用油市場,其中又以大豆沙拉油為最,市占率達六成五。台灣製油業幾經整合、淘汰,逐漸走向大型化、自動化、集團化型態。台灣中、南部有兩大黃豆油生產集團,分別為中聯油脂(福懋、福壽、泰山)與大統益(統一、大成、華泰),另兩家規模中型的油廠是台糖及大統長基。芝麻油及花生油為自產的第二大類型油品,其他植物油則大多自國外進口成品或半成品油,進行分裝或再精製,作為烹調用油或進入食品加工市場。
油品種類多 ↑ 植物油目前是最大宗的食油市場。基於產品行銷與成本考量,近年來調和油市場百家爭鳴,商品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給。

素料油炸處理 ↑ 嘉義一處麵筋工廠,許多素料都需先經油炸處理。素食者的用油健康,較易被忽略。
肺部健康的隱形殺手 ↑ 華人偏好大火爆炒,廚房的大量油煙也成為肺部健康的隱形殺手。即便現代煉油技術可提高發煙點,但不當的烹調習慣,仍可能造成致命疾病。

分提設備 ↑ 分提設備可從棕櫚毛油中,擷取不同用途的軟、硬脂肪。

榨油石磨 ↑ 古老的榨油石磨,今日已難得一見。
花生餅榨油法 ↑ 傳統的花生餅榨油法,提供了熱量所需,亦保留了種子的營養能量。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