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基因改造技術,連印度博士生潘維尼(Viney)也深受吸引,不惜遠道而來受教中興大學副校長葉錫東座下,學習以農桿菌做媒介,將抗病毒基因轉殖入香瓜之中。但礙於基改食品爭議仍多,在實驗室與消費市場之間,仍存在許多鴻溝有待解決。
Kuthodaw佛寺裏向觀光客販售鮮花的小女孩,臉上的塔卡,靈動的雙眼,在明燦如黃金的夕照下,充滿畫意。英國昔日稱緬甸為「蝴蝶民族」,形容其悠閒如蝶的生活步調,然在這個充滿佛寺、鮮花、金箔的美麗國度,令人不容忽視的卻是專制的軍政府所投下的巨大陰影。
從清領時期的第一條鐵軌開始,台灣鐵路史歷經三個朝代、超過百年的打拚。一八九五年後,台灣人在被殖民的苦痛中經歷了現代化的洗禮,一如這張攝於一九三○ 年左右的影像中,那八百型機關車上的少年學員,藉由蒸氣動力一路往前。
受創慘重的美拉波災民,面對猶如廢墟的家園,還來不及拭淚,就要隱忍瞬間失去一切的悲戚,重尋生計,重建家園。靠近震央卻又一度交通中斷的美拉波,大半市鎮毀得面目全非,死亡人數更是不斷攀升。
這幅「虎旗」是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台灣官紳成立台灣民主國,高舉抗日的國旗。它是近代史上,迄今唯一本土出產的國旗。如同它的「再現」當初的藍色大地與黃虎身上的黑色斑紋,皆已斑駁褪色。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間,日治時期的歷史,亦在新統治者的國族神話操弄下,變得模糊不清。
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花兒,在巧思下被設計成有趣的百花譜。康乃馨、非洲菊、繡球花、滿天星等,原是不同生長環境、成長週期及開花季節的植物,卻在人為的栽種後,於同一個時空中綻放生命的燦爛。因人類對花的喜愛,花不再依賴立春為始的春神締造,也因為愛花,人類竟讓自己扮演起傳花授粉的蝴蝶,無法自拔地繼續創造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