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燦爛的笑容、清澈的眼眸,當世上的游牧民族越來越稀有之際,在蒙古北部求生存的查坦人和他們賴以維生的馴鹿,也就顯得格外珍貴。查坦人以馴鹿為重心的生活已長達四千多年;但隨著馴鹿數目銳減,觀光活動劇增,兩者,都面臨了艱鉅的考驗。
粗糙而布滿厚繭的手掌上,幾顆乍看平凡無奇的石頭,卻是富商名流追逐不歇的珍寶。世界上大多數鑽石的開採與切割,都經由第三世界的勞工之手,他們的收入與鑽石的定價難成比例;盛產鑽石的獅子山共和國,更因而為此付出了無比沉重的代價。
塔仔山上嬉遊的小男孩。一三七三年第一座佛寺於此處豎立,成為金邊市區唯一一座制高點;一四三四年,高棉國王蓬里阿.亞特將首都從北方吳哥遷往此地,柬埔寨充滿悲情的近代歷史,自此於這座湄公河岸的首都,鋪天蓋地般開展起來。
全世界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澳洲「龍柏無尾熊保護區」,共有一百三十幾隻無尾熊在此地棲息。每天,保護區都吸引無數的遊客到此一睹澳洲國寶。「幼稚園」區的小無尾熊,無視鏡頭,睡得正香。
十二歲的街童阿努潘,若有所思地側臥於「平安孩子基金會」的牆角木箱上。在一個各憑浮沉的商業都會,流落街頭的孟買街童至少有十萬至十二萬五千人,他們有些受朋友慫恿從外地趕來討生活,有些則是住不起貧民窟的尋夢者的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