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專案】

立刻訂閱

NTD$2300

  • 訂閱《經典》雜誌一年(定價$2300)
  • 另贈《經典》攝影.故事(攝影集/定價$600) 與《經典》壯遊(20週年精選集/定價$600)二書

立刻訂閱

NTD$4320

  • 訂閱經典雜誌二年48期,只要NTD$4320元
  • 另贈《經典》攝影.故事、《經典》壯遊、茶知錄、茶域經緯共四本書(總價值 $ 3600)

立刻訂閱

NTD$6480

  • 訂閱經典雜誌三年36期,只要NTD$6480元
  • 另贈《經典》攝影.故事、《經典》壯遊、考古台灣、台灣脈動、台灣山國誌、島嶼岸邊共六書(總價值 $ 6000)

新書訊息

《經典》壯遊,集結創刊二十年來,深入上百國度、登上四十五座大小島嶼、探尋十五條長江大河的源頭、橫越十道海峽,及探討社區、食安、環保等議題的專集!

【目錄】

發現 Discovery
西域記風塵. 鄭和下西洋. 行雲流水. 我們姓台灣. 浮游國度. 黑面琵鷺全紀錄. 實驗傳奇. 想望家園. 世界藍圖 台灣願景. 天朝再起?. 遠親近鄰. 環境中國. 海洋台灣

探索 Exploration
發現南島. 風中之葉. 赤日炎炎. 島與陸. 台灣四百年. 台灣脈動. 川流台灣. 台灣山國誌. 島嶼.岸邊. 島國. 人嶼. 海峽. 小國大業. 考古台灣. 福爾摩沙拾遺. 穿越時空瞰台灣. 篳路台灣. 顯影台灣. 壯遊

人文 Humanity
咱ㄟ社區. 台灣綠食堂. 比鄰亞洲. 唐風綢繆. 紛分和合. 台灣好果子. 茶域經緯. 茶知錄. 空間記憶. 餐桌上的真食. 台灣好生活. 我們是臺灣. 人文風景. 匠心獨具. 建築台灣

關懷 Care
守望. 環保人回收物. 文明密碼. 原起不滅只是新生. 大海嘯. 日本重災. 北朝鮮糧荒送暖. 海地震後. 善行. 鏡觀. 佛法西行. 愛善為寶

【編者序】壯遊 / 王志宏

上世紀美國的記者、文化評論者孟肯(H. L. Mencken)給奧斯卡與普立茲獎得主威廉.沙羅揚(William Saroyan)的信中如此寫道:「我知道你最大的心願是編一本雜誌,我索性隨信寄一把六發左輪手槍給你,將它裝滿子彈然後一發發全打入你腦中,當你到了地獄,見聞到其他的編輯們說起他們的工作如何可怕時,你將會因此而感謝我!」

這個絕對比我們常聽到的:「要害一個人,就讓他去辦雜誌。」生動得多了。實際上,我應該是絕對有資格來評論這事。「240」不是一個大數字,但對月刋型的雜誌來說就等於二十年。能有二十年曾不中斷、從創刋迄今的總編輯經驗的,相信不只在台灣,就連全世界也應是屈指可數吧?所有的回憶如果單從數字來表示:文字至少有兩千萬字,照片也不少於三萬張,加上數不清的會議、電話、電子郵件,數不清的採訪、撰稿、改稿,數不清的演講分享,數不清的全國巡迴攝影展,當然還有數百本的書籍編撰出版,還有額外大愛電視台的《經典.TV》的主持與製作工作……。某方面來看,我似乎得說我不能同意孟肯更多了。

日前旅居荷蘭的友人捎來問候日子過得如何,我直覺回說如同陀螺般。雖是線上短暫的文字往返,但在上述的所有「數不清」當中,我一直篤定認為還另有一種驅力,除了陀螺自轉外,還有朝既定方向的軌跡的公轉。我很知曉這個既定,我努力地不讓它偏頗的軌跡,這就是《經典》堅持的價值。

在創刊時,證嚴法師期許《經典》能「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而在十週年時,我們更揭橥「發現、探索、人文、關懷」四大主旨。不同於坊間媒體短、快、輕、薄的內容報導,《經典》反而一貫堅持耗時、深入、長篇與分量。我們不教人如何賺錢,我們不說明成功之道,我們更不譁眾取寵,我們只堅信社會裡始終存在愛知樂智的力量;而《經典》二十週年的歲月,證明我們一路走來的始終堅持是對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二十年的《經典》,從初期的蓽路藍縷,到如今自信坦然前行。腦裡不由自主浮出「壯遊」一詞。「壯遊」來自杜甫的自傳詩文,常人形容一生顛沛流離的他,杜甫卻能灑脫自詡為壯遊,更因生命歷經大時代的洗禮淬鍊,其詩詞方能流傳千古。而華夏文明「壯遊」的典範,則首推較之前推百年的玄奘法師,玄奘那有如史詩般西行取經的壯遊,《經典》亦曾製作報導《西域記風塵》來為其禮讚。英文的Grand Tour譯作「壯遊」,指文藝復興以來風行於歐洲青年間藉由旅行而進行的成年儀式。但演繹至今,「壯遊」被賦予更多的要求,指涉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時間要「長」、挑戰性要「高」、與人文社會互動要「深」。特別是要經過規畫,以意志徹底執行的遊歷行為。這也使得「壯遊」不再等同於「探險」和「流浪」等詞,而多了一種自我挑戰與學習與成長的意涵。

同事找到了七年前我在青藏高原馬背上探怒江源時,為〈非常之旅〉報導所拍照片,當成「壯遊」主題圖像。暖調的清晨陽光恣意灑在壯闊的山水間,一行踟躅的人馬嘗試定位大河的源頭,雖是豪氣探險,最終也完成了地理上的發現,但實際上卻迭經多番波折、歷劫重生歸來。對於自身,則又多體會學習了一分豁達。英文有一句話:「It's been a good ride.」呼應照片,於此確也合宜。相信認識《經典》的讀者應會了解這個主題的用意。

二十年「壯遊」,感恩一路有您!

新書訊息

《經典》攝影.故事,由《經典》社內外十五位獲獎攝影師,親述自我養成歷程、拍攝心法、跨國專題製作點滴,以及攝影現場當下所見所感。

【目錄】

鏡頭之後 Behind the Lens
王志宏蕭耀華王嘉菲安培淂杜志剛劉衍逸徐安隆陳弘岱劉子正黃世澤沈昭良金峰王汶松王徵吉張雍

後製流程 Post Production
會呼吸的閱讀:規畫一本有體驗感的雜誌
攝影常見問答:進步的軌跡
數位暗房流程:顯影現場的光線細節
印刷常見狀況:完美品質的最後關卡

【前言】《經典》之所以經典 / 洪婉恬

猶記得第一次翻閱《經典雜誌》時,我一頁接著一頁翻過,快速瀏覽過圖說,整本雜誌翻完後,便迫不及待重回甫存放心裡第一名的篇章開始讀起內文。進到雜誌社工作後,才發現當時身為讀者的自己,已不知不覺落入了故事的「圈套」,而當下自然而然走進故事的閱讀感受,原來都是被精心設計過的!

從紙張的選擇開始,《經典》就引領著讀者一步一步踏入美麗陷阱之中。打上亮光的封面,在放眼望去圖書館架上的數本雜誌中,落地窗的光線特別容易經它反射到眼裡。內文的紙張選用,讓色彩得以最飽滿地呈現,從晴空的蔚藍、淺礁的水藍到海底的深藍,單單一個藍在同張畫面裡,就有鉅細靡遺的多層次表現,眼前所見的視覺饗宴,讓人彷彿有抵達現場般的親眼所及之感。

再來是圖片的編排。對於那些從未企及的「遠方」:四千公尺的青藏高原、飛越半個地球才能抵達的南美洲、地球軸心兩端的南北極,甚或海面下數公尺的水底世界,這些地圖上的專有名詞,再再都只是白紙上的黑色墨水,一直到了看見畫面,才對這些「遠方」有了想「像」。《經典》透過二十張組圖的方式,雖不能百分之百傳遞遠方的模樣,但透過圖片的挑選與編排,仍在讀者腦海裡建立了初步想像,讓遠方,不再那麼陌生;讓專有名詞,成了富有圖像連結的故事。

而靈魂般存在的,是攝影圖片本身。四比三的方格之中,一張又一張具體化了無限想「像」,攝影它凝結了事件的發生也所謂歷史一刻、傳遞了另一時空的人事物也可謂新聞、精簡了千言萬語成為一幀圖像。方格之內可以是美景、是議題、是新聞事件;或是一個觀念、一則資訊、一個攝影師想說的故事。無限的「像」展現在方格之中,也正是這些精彩且富魔力般的「像」吸引著眼球一頁又一頁閱覽下去,彷彿誘人的糖衣般喚醒了沉睡的好奇心,讓人就這樣一步步踏進故事中,開啟了對世界的認識。

此書集結了《經典》社內十位攝影師、五位外稿攝影師,過往得獎過的、精彩的經典之作,由攝影師親述攝影當下的所見所聞所感、拍攝心法、跨國專題的製作點滴等等鏡頭後的花絮小故事。在按下快門那一秒,前前後後下了多少工夫?要怎麼準備?如何培養攝影眼?也在攝影常見問題中一一揭露。

在本書第二部分的最後一個環節──印刷看印,透過與《經典》團隊的對話訪問,讓讀者了解《經典》在生產線的最後一段如何把關。每月截稿後,便是進入印刷流程,社內的攝影和美編會前往印刷廠看印,總編輯曾說過,「不應有看印的必要,印刷廠印出來的結果就是應該跟打樣上一樣。」話雖如此,但為了符合雜誌製作時程所需,以目前印刷技術仍僅能透過兩種不同方式於打樣和印刷成品的呈現,也因此,印刷成品「可能」和打樣不同。詢問美編與攝影,是否有看印的必要?美編認為,若能看過至少三次的打樣,或許就能比較放心。而看印十五年經驗以上的攝影安培淂,他的回答一針見血:「看印是一定要的。努力了一個月的心血結晶,沒理由讓它在最後一刻有出錯的可能。」我想,這就是《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的原因。

  │經典雜誌經典專書網路訂購聯絡我們│ 建議以1920x1080解析度, IE11 以上版本瀏覽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經典雜誌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