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以「巴米揚大佛保護者」自居的阿富汗哈薩拉族士兵,正荷槍實彈地守護者已有一千八百年歷史、高三十八公尺的釋迦牟尼佛石像。而隨著敵對的塔里班部隊攻陷巴米揚,該區的兩尊大型立佛已於今年三月九日於炸藥聲中化為灰燼。本圖攝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咸信是少數對巴米揚大佛的最後記載之一。
法蘭克‧勒薛內正乘著一具裝設有小型引擎的飛行傘,飛越墨西哥帕連奎附近一片巨大的樹海,來到萬綠叢中一片水藍色河域──阿瓜阿祖(Agua Azul)之上,樹林不斷散發出濕熱的氣味向他撲來。這是他童年的夢想──以飛行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從一九九一年至今,法蘭克‧勒薛內已有長達九年的時間,用這種方式旅行,探索腳下的真實世界。
因地震,神木村一戶人家搬來這間鐵皮。當初整土時,搬走了一顆小石頭,後來發生土石流,山上滾下這顆大石頭,住屋人開玩笑說:「這顆大石頭是媽媽,前面那顆小的是她孩子,因為小孩被帶走了,所以她下來找的孩子。」但上面還有一顆「石頭爸爸」,所以他們笑說,不能再把這顆「石頭媽媽」帶走,否則,上面那顆「石頭爸爸」又要下來找「石頭媽媽」了!
受到天然的旱災及人為戰亂影響,衣索比亞的人們長期處於艱困不堪的生活中。尤其今年因氣候反常所造成的旱災,使這個國家高達一千萬人受到饑荒之苦。圖中圈縮在傳統服飾雪瑪斯(Shammas)裏的衣索比亞婦女,露出一雙炯亮又不安的眼神。她早已疲憊不堪,但卻又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日子是苦難的,但終得繼續過下去,不是嗎?
從這張清代繪製的「乾隆台灣輿圖」上,可見當時台北盆地水系很發達,平埔族和漢人聚落也遍布在盆地上。可是除了有帆船可溯河而上之外,當時既無橋梁也無發達的陸路,和今日台北盆地上四通八達的道路網,及跨河而過的立體橋梁相比,古今之差異,難以道里計。
爬到中澳巨石群-魔鬼岩(Devils Marbles)高處,眺望散布在紅土大地上形狀各異的巨石,讓人有一種到了外星球虛幻世界的錯覺;而單車騎者──林姬瑩的熱風大陸行,到此約已完成了一半的行程,還有一半尚待挑戰。
一九九八年,妻子楊美瑳的一個念頭,讓矽統科技董事長杜俊元一口氣捐出市值十五億的土地。隔年,他又捐出價值十三億的股票。然而,這都只是杜俊元對證嚴法師內心承諾的實踐。從高科技產業的開路先鋒到對慈濟志業的全力承擔,這一路走來,妻子常在關鍵時刻為他把握機緣,讓他的生命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