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潘美玲 / 第299期2023.06 【編者的話】299 面對無盡藏的大自然生態,人類的知識仍十分有限,治水工程實不應成為生態的傷疤,然而,面對事後的檢討,公部門願意傾聽民意,也積極修正,這樣的勇氣則值得嘉許肯定。 0
撰文/潘美玲 / 第298期2023.05 【編者的話】298 本期的封面是三隻可愛的草鴞幼雛(七週齡),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屬於夜行性、隱居白茅草原,二○○八年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0
撰文/潘美玲 / 第296期2023.03 【編者的話】296 土耳其、敘利亞發生了一場七.八級的強震,至今奪走了超過四萬多人的性命,來自世界各地的物資與愛心相繼馳援災區,顯現大愛地球村的美善一面。 0
撰文/潘美玲 / 第294期2023.01 【編者的話】294 緣於對佛陀和佛法的尊重,原始佛教其實秉持的是不造像原則,之後受了印度、希臘、波斯文化的影響,以及佛教徒內心對佛陀的深切思慕,才逐漸出現為佛造像的具體藝術,而隨著佛法流傳各地弘化,諸系佛教對圖像詮釋的差異,亦有了因時、因地流變的世俗性適應。 0
撰文/潘美玲 / 第293期2022.12 【編者的話】293 看著這些專家學者們殫精竭慮努力地尋求減碳增滙的解方,卻讓我聯想起「女媧補天」一詞。自從知道地球臭氧層破洞肇因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之後,從減碳到固碳,奮戰不曾停止,只盼亡羊補牢,猶時未晚。 0
撰文/黃世澤 / 第292期2022.11 【編者的話】292 編輯這期封面故事《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時,辦公室的同仁紛紛討論起自己對台灣河川的採訪回憶。《經典》多年堅持呈現台灣人文地理,當看到「二○二二年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潛行攝影計畫,除了喚起回憶,更希望能透過雜誌載體向讀者傳遞這份感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