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歆怡 / 攝影/黃世澤 / 第206期2015.09 【空間記憶】動物園開門 人與獸的非常凝視 台北動物園是熱門親子景點。回顧動物園百年史,從娛樂、利用動物到推廣教育、保育與研究,不僅與全球保育潮流接軌,也反映社會價值變遷。 0
探索系列 / 經典專書 【探索系列】空間記憶──懷念與蛻變 此書廣泛搜羅近年來開枝散葉的空間活化案例,主要可分為兩種空間類型,〈城市記憶〉從全台整理出城市在面對時代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如何找回過去的記憶,而〈空間轉型〉則希望藉由探討各地失去原有功能的空間歷史脈絡,如何與新的時代繼續對話。 0
撰文/張子午 / 攝影/黃世澤 / 第203期2015.06 【空間記憶】等不到新生的教室 閒置校園空間的轉型與挑戰 樹屋上,晨陽學園的老師正與學生聊著校外旅行的點滴。芳苑鄉新街國小成立一所住宿型的輔導中心,替廢校空間再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0
撰文/陳歆怡 / 攝影/安培淂 / 第202期2015.05 【空間記憶】支線鐵道 通往心靈原鄉的列車 平溪線大華站往三貂嶺站的列車緩緩前駛。臺灣人有鐵路情結,對支線鐵道更有幽微而浪漫的鄉愁,支線火車行經之處往往是樸素的偏鄉小鎮,或綠意盎然的山野。 0
撰文/林佳禾 / 攝影/劉子正 / 第201期2015.04 【空間記憶】老房子變奏曲 日式住宅的保存與活化 新店溪畔的紀州庵,從日本時代的料理屋到省政府的員工宿舍,老房子見證時代流轉,如今以古蹟之名再生,成為都市叢林裡難得的公共開放空間。 0
撰文/林佳禾 / 攝影/黃世澤 / 第199期2015.02 【空間記憶】從黑水溝到綠河廊 新莊中港大排的蛻變與前瞻 新莊中港大排是塭子川水系之一,河廊改造計畫於二○一一年底完工,臭水溝搖身一變成為休閒散步的去處, 兼顧防洪、淨水功能與景觀空間。 0
撰文/朱致賢 / 攝影/黃世澤 / 第198期2015.01 【空間記憶】凍結?活化? 萬華歷史空間的保存難題 華燈初上,台北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美麗的身姿引人入勝,這條陰錯陽差被保留下來的台北唯一清代古街,在凍結保存與活化運用之間,仍待拿捏。 0
撰文/朱致賢 / 攝影/劉子正 / 第197期2014.12 【空間記憶】大稻埕的新風貌 文創狂潮襲老街 位於保安街和重慶北路口的葉金塗古宅,在市政府協調下,保存原有立面以凸顯老宅原貌。歷史空間保存和時代發展,可以是富有創意的結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