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酣睡的橘色巨龍甦醒了,它以三百公里的時速載著乘客往前飛馳,台灣的空間改變了,時間也有了新的意義,一日生活圈的概念不在遙不可及,南北差距也可望拉近。
一九五九年,基隆車庫裡的老蒸汽機車,在攝影師的鏡頭下蓄勢待發。無論是「騰雲」或是「御風」,無論是阿里山山巒或是下淡水溪;走過百年,見證滄桑,火車是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幕後功臣。
人形與隧道巨龍TBM的懸殊比例,將雪山隧道的工程難度做出了最好的說明。十三年的漫長施工期間,政爭、輿論撻伐之聲不斷,眾人對雪隧的關注,在正式通車之後亦未曾稍減。
拉達爾隧道大型空間岩穴模擬出曙光景象,振奮了長隧道內駕駛人的心情,這場燈光秀也吸引觀光客下車照相留念。除峽灣外,挪威這條全球最長的公路隧道,拜地質與科技之賜,創造出新的世界奇蹟。
兩世紀前的手繪草圖裏,法國人幻想挖掘地道,渡海侵略英國。二十世紀的建築科技,讓想像與寓言成真。英法海底隧道所成就的,不僅是冰河時期結束以來的地緣連結,亦化解了兩個民族長久以來的恩怨轇轕。
美麗的花束就像是婚禮上的聚光燈,讓親友的目光隨著鮮花投注在新娘的身上,並伴隨著新人步入人生的新里程。花卉,也像是台灣經濟的新焦點,產業引起的群聚效應,也將把農業發展導入另一個嶄新的階段。
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花兒,在巧思下被設計成有趣的百花譜。康乃馨、非洲菊、繡球花、滿天星等,原是不同生長環境、成長週期及開花季節的植物,卻在人為的栽種後,於同一個時空中綻放生命的燦爛。因人類對花的喜愛,花不再依賴立春為始的春神締造,也因為愛花,人類竟讓自己扮演起傳花授粉的蝴蝶,無法自拔地繼續創造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