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志宏 / 第173期2012.12 【編者的話】173 藉由追尋唐風,除了想了解在異國的百年之後的沉澱為何?另方面實也是一種區域交流歷史的再發現。而如果要對這塊亞洲的再發現,用著唐風來過堂,讀者除了可以再確定中華文化過濾時空因素的真正底蘊,額外地,應也對報導中的亞洲諸國有著更通透的認識! 0
目錄 / 第170期2012.09 《經典雜誌》第170期精彩內容 奉天宮的香火依然繚繞,但老鎮新港,透過社區營造,已然脫胎換骨。近二十五年來,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帶領下,新港走過台灣泡沫經濟衝擊後,傷痕累累的惡質文化;以愛鄉的目標,搭配具體的行動,重新找回社區居民對土地的關懷,堪稱是台灣社區文化營造的楷模。 0
撰文/裴凡強 / 攝影/安培淂 / 第169期2012.08 【島嶼島語】澎湖 陽與洋 夏季的太陽與海洋,揭開了澎湖觀光與漁業的慶典,為豔陽沙灘,遊客熙來攘往,為漁獲水產,漁民撒網出航,當夏季的尾聲來臨前,澎湖要思考如何讓慶典延續。 0
撰文/裴凡強 / 攝影/劉子正 / 第168期2012.07 【島嶼島語】金門 福與縛 入夜,對岸廈門燈紅酒綠,映照金門海邊根根鏽蝕反登陸叉。從開火到開放,寸寸土地見證兩岸演變,擺脫前線束縛後,金門要爭取自己的幸福。 0
撰文/裴凡強 / 攝影/劉子正 / 第167期2012.06 【島嶼島語】馬祖 博與搏 馬祖列島上生鏽斑駁的坦克大砲。過去戰地政務時草木皆兵,坑道標語星羅棋布,如今和平三通卻蕭條幽瑟,許多村落十室九空。 4
撰文/裴凡強 / 攝影/安培淂 / 第166期2012.05 【島嶼島語】北方三島 魚與餘 花瓶嶼、棉花嶼及彭佳嶼,是基隆外海三座火山島,孤懸海外的它們被合稱北方三島,讓這北台灣的重要漁場生態永續,是重要的議題。 2
撰文/張子午 / 攝影/陳弘岱 / 第162期2012.01 【台灣岸邊】變調的潮間帶 彰雲泥灘海岸 雲林台西五條港外的潮間帶淤積大量漂沙,蚵串被泥沙掩埋。濁水溪輸沙量減少、工業區的大規模抽沙造陸與突堤效應,讓蚵田一片荒蕪。 0
撰文/陳世慧 / 攝影/陳弘岱 / 第161期2011.12 【環境新五行】看不見的危機 臭氧與PM2.5 主要由工廠排放廢氣形成的PM2.5,因為顆粒極微小,很難阻擋於體外,包括具刺激性的臭氧,都是台灣發展工業以來,不請自來的副產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