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應欽 / 攝影/陳應欽 / 第269期2020.12 【自然人】小櫻回家 孑遺國寶魚的放流與保育 七家灣溪是台灣櫻花鉤吻鮭僅存的棲息地。近年來,雪霸國家公園開始在司界蘭溪、合歡溪、羅葉尾溪等地,進行魚苗放流作業,復育有成。 0
撰文/釋證嚴 / 第268期2020.11 【經典人生】用智慧保育大地 點滴累積的力量很大,若能集聚每一天的時間、力量,用心用愛利益人群,未來會充滿希望。慈濟環保志業至今三十年了,感恩慈濟人不僅長期投入,還踴躍宣導做環保內心的歡喜與外在的價值,讓更多人看見環保的重要,如同點起一盞盞燈,照亮我們的社會,相信在未來能看見一片健康的天地。 0
撰文/金磊 / 攝影/金磊 / 第262期2020.05 【大海.島.人】與鯨豚同遊 保育與經濟的平衡之道 潛下水中,遇見洄游至南太平洋的大翅鯨母子,感受近在咫尺的巨大悸動。出海觀賞鯨豚的旅遊日漸風行,如何在保育與經濟間取得平衡將成關鍵。 0
撰文/湯琇婷 / 攝影/安培淂 / 第249期2019.04 【動物人間】給動物留一個家 從快樂天堂到保育方舟 圈養珍禽異獸的動物園,因人們的好奇而存在,我們企圖為這些動物,打造一個「安全」家園。動物園不是牠們的家,但能否幫牠們找回野外的家? 0
撰文/潘美玲 / 攝影/劉子正 / 第248期2019.03 【人樹之間】社區林業 生態與生計共存的保育經濟 台灣的森林覆蓋率超過六成,對許多人來說,山林就是哺育他們的家園,社區林業是一種新型態的保育經濟,試圖在生態與生計中找到平衡點。 0
撰文/廖靜蕙 / 第242期2018.09 【島嶼植被】蘭花的美麗風暴 台灣原生植物的保育危機 台灣喜普鞋蘭吸引覬覦者的盜採,台灣特有種族群的減少,代表著物種基因庫的消失,除了高山保護區的植群,里山植物亦值得關注。 0
撰文/廖靜蕙 / 攝影/安培淂 / 第240期2018.07 【植物保育】台灣植物備忘錄 蓪草 構樹 樟樹 植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觀賞更具實用價值,蓪草、構樹與樟腦,讓台灣成功躍上國際舞台,更豐富了台灣的人文歷史。 0
撰文/Adriano Valerio Marzi / 攝影/Adriano Valerio Marzi / 第221期2016.12 【深入現場】印度水壩 當發展遇上環境保育 印度河上游的卡徹姆水壩相關工程,水壩允諾提供家庭用水、農田灌溉及工業化的動力,代價卻是破壞喜馬拉雅山生態,摧毀傳統文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