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南島新世界】美拉尼西亞 戰爭遊戲規則

三千五百年前,南島人以載滿貨品的獨木舟
在美拉尼西亞建立一套新的遊戲規則
二次大戰後,
西方白人也以「船貨運動」
讓這些住在曼奴斯島上的高腳屋居民
從潟湖──往陸地搬遷
而今,這既孤立又融合的島嶼
該如何自行駛出一條「美拉尼西亞之道」

撰文/黃馨慧
攝影/郭以德

黑人們所居住的群島

美拉尼西亞是太平洋三大地理區中,唯一以當地居民的體質特徵來命名的。一百多年前的歐洲探險家,在為南方新世界繪製地圖時,把希臘文的「黑色」(melas)和「島」(nesos)併在一起,曰「美拉尼西亞」,用來稱呼這塊夾在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澳洲以東,太平洋火環(ring of fire,見《經典》第三十二期「毀滅與重生」一文)以西的地區,謂其為黑人所居,藉以區別東邊波里尼西亞(Polynesia)和北邊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上膚色較淺的土著。

晴空下隆隆的飛機引擎聲令人昏昏欲睡,前座乘客一朵朵卷髮,左搖右晃。我們從美拉尼西亞最北邊的曼奴斯(Manus)島,正朝著東南方的新不列顛(New Britain)島飛行,白雲在俾斯麥(Bismarck)海上遊蕩,雲影不時拂過一、兩座小島,島四周暈著一圈松綠色海水,底下是珊瑚礁。潛入珊瑚礁再往深底去,地質學上的美拉尼西亞,原來就落在太平洋板塊和印澳(Indo-Australian)大陸板塊的交界處,板塊擠壓使得此處土地,產生一種大陸岩性和海底岩性的融合,而這樣的融合精神,除了在地景上化為汪洋中此起彼落的大小群島,同時也展現在美拉尼西亞的風物上。

今天美拉尼西亞的人文面貌,其實是融合和孤立兩股力量,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融合的力量源自冰河期以降不斷的移民潮,這些先後來自東南亞洲的人類基因庫,百川入海般地流進美拉尼西亞,在這海陸交界的黑人島上,混合出一朵朵卷髮下的臉龐。然而由於島嶼孤立的特性,各移民社區在文化上長期獨自繁衍,造成目前美拉尼西亞一千三百種地方語言。

這麼複雜的語言現象,可說世界上絕無僅有,其中半數以上不屬於南島語族,幾乎都分布在新幾內亞本島高地上,應為冰河時期的移民後裔。至於操南島語的人口,約占全地區的三分之一,除了據有新幾內亞本島的南北兩岸外,盡皆居住在汪洋大海中的小島上。

新生活方式的遊戲規則

相較於徒步而來的冰河大陸移民,其數萬年不變的狩獵採集歲月,南島人要等到海水已經上升很久了之後,才駕著獨木舟進入美拉尼西亞。

三千五百年前剛進入美拉尼西亞的南島人,眼前也許是一片火山爆發後無人的荒涼景象,原住民族也許全毀於火山爆發,或已移居他處。不過南島人的大型獨木舟上,滿載著建立新故鄉所需的新事物和新方法:薯芋、西穀米、椰子、檳榔、豬、狗、雞、陶器、石錛、魚鉤和漁網,他們在潟湖上蓋高腳屋,建立濱海的大型定居村落,開墾坡地從事耕作並捕食海裏的魚蝦貝類。

今天美拉尼西亞考古遺址發掘出來的拉匹陶,便是南島人開始移民太平洋的證據。新幾內亞島上擁有傳統陶藝的村落大多落屬於南島人的村落。

南島人的新生活方式,大大地改變了這些太平洋小島原先的面貌,農耕使得山坡地的侵蝕加劇;人類及其家畜的威脅,使得許多島上的特有物種遭到滅絕。然而除了自然環境的改變之外,一種深藏在新生活方式中的遊戲規則,也逐漸浮現。
這套遊戲規則有兩大要素,戰爭和交換;這兩種互相排斥和互相吸引的力量,確保了每一個社群的存在,美拉尼西亞人永遠需要異類,他們不會想要去同化或完全消滅對方,因為無論是敵人或合作夥伴,都能確保我族的團結和認同。這種地方精神的最佳意象,就是大海中一個個孤立的島嶼。

美拉尼西亞之道

很多尋求「美拉尼西亞之道」(melanesian way)的知識分子也相信,當初他們的南島祖先乘船來到黑人島,帶來新事物,建立新生活,如今面對現代的船隻和現代的事物,因應之道唯有從祖先的文化遺產裏,創造出新的遊戲規則。

內革羅島上帕寮教會的傳教士柯納威說,當初帕寮馬羅為了推展新生活運動,並不排斥利用「船貨運動」的神祕色彩,當人們抱怨祖先送來的貨物和新生活,沒有如期地到達他們的手中。帕寮順勢批評這是因政府無法提供有效的便民服務所致,因而進一步提出地方自治的概念,主張必須成立有效率的地方政府,規畫社區發展,以改善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設立衛生所、蓋學校和成立產銷合作基金會。

「他主張同一個島上住在山裏、住在海上講不同語言的人,通通都遷居到海邊,建立共同的村子,一起生活。村裏成立自治政府,由長老組織諮政會,並鼓勵女性參政。」柯納威說。

「他還要我們別再一直打來打去了,」卡爾猶記得帕寮馬羅的教誨:「不要像島和島之間隔著大海那樣互相敵對、仇視,要和敵人變成朋友,像姑表兄弟那樣和他們相處,對他們惡作劇就好。」

他還要他們別為了面子在婚禮上鋪張浪費。兩個年輕人要是真心相愛,就不要為了氏族間的根深柢固的歧見,阻撓他們在一起。

帕寮馬羅要在這片汪洋大海上的無數小島間,尋求一個共同的歸屬感。

這就是從六、七○年代以來,美拉尼西亞諸殖民地紛紛獨立之後,大家都在找的美拉尼西亞之道。但什麼是美拉尼西亞之道?

是凡事訴諸於公的民主討論,是無私的共享精神?也許踏上現代美拉尼西亞之道的第一步,就是放棄「只有一個美拉尼西亞之道」這樣的想法。因為汪洋大海上存在著無數黑人島,大家都說著不同的語言,他們彼此用嘎喇木來傳達。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撒網捕魚 ↑ 曼奴斯島上一個正在撒網捕魚的女孩。三千五百年前,南島人以大型獨木舟載著新式的捕魚工具到美拉尼西亞,更加豐富了此地的捕魚文化。
拉匹陶 ↑ 島上的陶器文化亦為南島人所引進,其考古遺址挖掘出的「拉匹陶」便是南島人移民太平洋的證據。
拉寶 ↑ 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拉寶,商家為吸引當地觀光客,在其外觀彩繪鮮豔的圖飾。
珠衣 ↑ 巴暖島人常穿著由塑膠珠子製成的「珠衣」,象徵富貴,而以黃色珠子最為高貴。
船貨運動 ↑ 除此之外,「船貨運動」也改變了當地的居住習慣,許多人開始從潟湖的高腳屋搬遷至平地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