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131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淡水河歷經歲月洗禮,不論樣貌與功能,都與過去不同。曾是原住民漁獵的空間,漢人灌溉的水源,如今,又成了親水的對象。烏來的南勢溪是淡水河支流新店溪的上源,一名泳客悠游其中,無視一旁預拌車載運建築親水步道的水泥。漁獵、灌溉連同戲水與建設,人類所有的活動,都不可避免地會改變河川的原始地貌。

【台灣好果子】
西瓜
最水的夏果

撰文/蔡佳珊
攝影/陳弘岱

辛勤的採瓜人,在瓜田裡發出幽幽的微光,因為蓄滿了土地和河流的期待,西瓜才會那麼重,因為匯聚了那麼多勞動者的汗水,西瓜才會那麼甜。

【環保大視域】
絕處逢生
厄瓜多巴伊亞生態城

撰文/童貴珊
攝影/安培淂

漁夫在厄瓜多首家有機蝦池上撒網捕蝦,拼經濟更要顧自然,歷經聖嬰天災摧陷與考驗,巴伊亞生態建城十年有成;立下南美洲全民保育運動的典範。

【川流台灣】
淡水河
文明啟示錄

撰文/陳世慧
攝影/劉子正

淡水河為北部第一、全台第三大河系。如今沿岸人口達六百五十多萬人,超負荷衍生新問題,卻也萌生,人與河川之間的新契機……。

【自然寫真】
溼地生機
台灣水土二重唱

撰文/居芮筠
攝影/陳弘岱

台南沿海的溼地上,一隻彈塗魚從泥洞裡向外凝視。台灣四面環海,擁有多樣的溼地生態。但因地狹資源極其有限,島嶼的溼地,更需用心護持。

【自然寫真】
愛爾蘭泥炭地
萬年封存的文化記憶

撰文/居芮筠
攝影/徐安隆

威克羅郡莎莉谷裡的泥炭溼地,形成於水流千萬年的沖刷沉積。泥炭地保育生態,也保障經濟與燃料來源,而從挖掘中更可翻出一頁頁承載愛爾蘭人的家國印象。

【台灣外來種】
銀膠菊
魚目混珠的入侵雜草

撰文/楊駿北
攝影/安培淂

花朵貌似滿天星的銀膠菊,實為引起生態失衡的外來入侵植物。藉由旺盛生命力,已在台灣落地生根,除了耗費社會資源清除,也威脅民眾健康。

【經典書摘】
台灣建築不思議
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另類建築觀察

撰文.攝影/李清志

建築師背景的作者,對臺灣城鄉與空間的文化現象與線索,進行一場深度發掘與探險之旅,從而找出物與人之間的依存關係與心理情態。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為新流感把脈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小事也能釀成禍端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病人與家屬為什麼不高興?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約翰麥道克斯的遺產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興衰一念間 撰文/周添城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