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視域】叢林中的花園城 巴西庫里奇巴

撰文/童貴珊(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里奇巴(Curitiba)?」那些居住於巴西最大城聖保羅的居民,聽說我們即將前往南部的庫里奇巴,一副不可置信的語氣,深邃而亮麗的混血大眼睛,有藏不住的豔羨,然後,開始滔滔訴說對庫里奇巴的評價與觀感——他們的城市規畫多好、他們的公車系統多優、他們的垃圾管理多棒、他們的環保遠見多早、他們的公園面積多廣;就連他們的窮人啊,也多有福氣!這是他們共同的結論:「那是一個和聖保羅、里約熱內盧、以及你所知道的其他巴西城市,都迥然不同的地方。」

如果他們知道,這個獨享眾人寵愛的庫里奇巴,還有一些國際級的美譽與排名,例如,全世界最創新的城市、擁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森林學院、與巴黎、溫哥華、雪梨、羅馬並列為聯合國指定首批「世界最適居城市」、居民享有世界最高綠地比例之一、中、南美洲的「最綠之城」?;或許,他們欣羨的情緒,要更複雜了。

七○年代初期,庫里奇巴和全球發展中國家的大多數城市一樣,難逃人口暴增、交通壅塞、環境汙染、貧窮失業等窘迫的困境。在以經濟發展為一切優先的聲勢中,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歷經過一段千頭萬緒的混亂期——交通陣痛、工業汙染,以及無止盡的開發。而長久以來,先填飽肚子,搞好經濟建設,壯大外匯存底與國庫,再談綠化環保的邏輯,早已根深柢固為一種「識時務」的策略,一種天經地義的發展順序。

除此以外,真的別無他途嗎?位於巴西東南方的庫里奇巴,卻深不以為然。

四十歲的室內設計師佐奧,兩年前被派到庫里奇巴出差,一眼愛上這個城市,「隨處的公園綠地,對我的創作靈感太重要了!」幾經衡量思索,他毅然決定轉換環境,攜家帶眷,從巴西最喧鬧的城市里約熱內盧,移居至這座環保大城。他知道很多巴西人盤算著退休後要遷居來此安享好品質的清靜晚年,但他等不及,「這麼優的生活環境,早來早賺到!」他說。

根據當地一項民意調查,百分之九十九的庫里奇巴市民對自己的城市,甚覺滿意,而百分之七十的聖保羅居民則嚮往庫里奇巴的草原與月亮。若有機會,那絕對是境內移民的首選。

每人平均「綠」所得

和佐奧比起來,身兼都市發展策略主任與生態研究部主任的艾菲多(Alfredo Trindade),無疑是更幸福了。當我們的車子依約抵達隸屬於市政府的第二辦公室時,我和攝影同仁同感困惑,質疑司機應是把地址搞錯了,堂堂市府辦事處,即便是另一個「分部」,也不可能隱身在猶如童話故事裡的小森林吧?但門前警衛室的市府招牌,鐵證如山。不久,艾菲多從曲徑幽深之處走來,沒錯,身後像度假小屋的地方,是市府團隊的辦公室。

於是,我們走向有潺潺流水聲、夏蟲唧唧的林間,進行採訪。艾菲多指出,這座建物的前身,原來是座廢棄工寮,市府團隊發現這工寮的建設自然可親,材料簡單又環保,於是,便決定保留下來,把毀損的部分重新修補,再以不破壞任何樹木的原則下,以其他地方回收來的建築材料,簡單擴建,成了今天包括市長也喜歡前來「上班」的地方。

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除了地點,還有艾菲多的職務。這世上大概很少會有政府團隊把都市規畫的重責大任,同時交由生態部門主管來擔任吧?在很多地方,這兩個職位幾乎是勢不兩立的對頭。這個城市的價值判斷,已昭然若揭。

面積比台北市大一點五倍的庫里奇巴,是巴西第七大城,也是南部最大的經濟體,這個扮演連結南部與中央經貿中心的樞紐都會,同時擁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稱謂——巴西的生態都會。

庫里奇巴市民,擁有他人不敢癡心妄想的「綠色權利」,他們的「個人平均所得(GDP)」,不是Gross,是Green,那是有別於經濟成就的另類詮釋:「個人綠地分配所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之「綠覆率」,主要以城市中相關綠地的總面積,占該市總面積之比例來計算,而綠地種類則包含公園、私人園林、野生動植物分布與棲息地。聯合國也曾在一九七○年制定一套「生態環保城市」該分配給居民的綠地標準,為每人平均十二平方公尺;但是,要落實這套準則,談何容易?

擔任環境部門公僕將近十八年的艾菲多,擁有森林與生物多樣化的專業背景,他盤坐在石頭堆上受訪時表示,庫里奇巴很幸運,早在七○年代初期,便擁有「有環境意識、有策略的市長」傑米雷勒(Jaime Lerner),在他的帶領下,成立了「庫里奇巴城市規畫研究中心」,這支戰績輝煌的「城市研究與規畫」團隊,以創新、適應自然與永續概念,並具有遠見的策略,來解決城市所面臨的困境。

隨著經濟發展的步伐,移入人口持續增加,庫里奇巴人口從七○年代的六十萬,增加至今天一百八十萬人左右,但即使全市人口在過去三十年間成長了超過二點五倍,在市府團隊南征北討,收復綠地的努力下,三十多年來,平均每人綠地所得,大約「追加」了將近一百二十倍。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綠色之城的靈魂人物─傑米雷勒】

九七○年,巴西在世足賽中第三次奪冠,全民為之瘋狂,國內各大城紛紛趕流行蓋建足球場。新官上任的庫里奇巴市長傑米雷勒,眾人皆醉我獨醒,把居民渴切的足球場擱置,大刀闊斧搞交通。這番驚天動地的決策,曾讓市民不明所以。

其實,早在一九六五年,當傑米雷勒甫從建築系畢業不久,便已成立「庫里奇巴城市規畫研究中心」,這支團隊吸納各界菁英,以「環保、儉約、創意、惠及多人」為宗旨,把所有城市所面臨的難題,當成考題,一一找出符合環境與人民最大福祉的解決方案。

六年後,傑米雷勒擔任市長,當年只有三十四歲的他,帶領團隊大膽擘畫城市藍圖,為庫里奇巴市改頭換面,問他何以在「環保」尚未成為流行語彙的七○年代,便已洞悉永續經營的重要?或許是建築理想的專業背景使然,他對過去「毫無章法、挖東補西」的城市規畫,以及「一切只為汽車著想」的設計,忍無可忍,他雙手一攤,問道:「人的需要在哪裡?」這位猶太裔前市長喜歡把汽車比喻為丈母娘,語帶幽默地說,和丈母娘維持良好關係既方便又重要,但是,「如果讓她成為你生命中不可取代的女人,那就大事不妙了!」

前市長傑米雷勒 ↑ 前市長傑米雷勒以人為本,把都市發展的限制當出路,盡情發揮創意與環保。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綠色交換計畫 ↑ 為鼓勵都市外圍貧民環境,市府實施「綠色交換計畫」,每四公斤廢棄回收物換取一公斤食物;食物來源由市府向農民購買生產過量的蔬果;拉婕與父親以賽亞是其中的受惠者。
感受區 ↑ 充滿綠意的植物園內,除了精雅幽深的園林,也另闢「感受區」讓常人捨棄舊有的眼觀之道,改以嗅、觸覺的感官,重新體會與發掘植物的不同面向與內涵,呼應庫里奇巴著重保育、顛覆一般都會的發展邏輯並堅持「小而美」的理念。
多功能候車亭 ↑ 在七○年代,庫里奇巴已締造領先全球的公共交通創舉,設置公車專用道與多功能候車亭,美麗又實用。
最大回收廠 ↑ 庫里奇巴最大回收廠的附設博物館內,主任瑪蓮娜展示從回收物中撿來的各樣寶物與古董,藉此教育訪客愛物惜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