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來種】白腰鵲鴝 美麗外表的另一面

撰文/楊駿北(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陳弘岱(經典雜誌攝影)

友楊玉祥從高雄柴山的旅客健行步道,轉身跨進一旁只有熟門熟路的登山客才知道的榕屬林蔭小徑,在穿越起伏不定的高位珊瑚礁森林地後,選定一方小平地,拿出一台巴掌大的黑色播音器放在樹下,開始放出預錄好的鳥鳴聲。

「嚕,嚕嚕嚕」這是白腰鵲鴝 (Copsychus malabaricus)清脆悅耳的鳴叫,在十二月透著涼意的柴山裡,特別嘹亮。在高雄市野鳥學會服務的楊玉祥,正運用這種名喚「playback」的錄放反應法,透過假公鳥的叫聲,將其他公白腰鵲鴝勾引出來。

因為白腰鵲鴝是地域性極強的鳥類,只要聽到同類又同性的叫聲,公鳥直覺地會認為另一隻入侵者是為了搶奪配偶,而予以反擊斥退。

播放了十幾分鐘,假鳥鳴依舊無法吸引白腰鵲鴝出現,反倒引起其他鳥兒爭相鳴叫。楊玉祥決定轉移陣地,改在另一處林間播放鳥鳴。

生物學者口中的白腰鵲鴝,就是寵物店家常說的「長尾四喜」,取其(公鳥)愛唱歌,長得又亮眼的討喜外型而得名。然而,寵物貿易業者眼中的寶,飼主耳中的美妙旋律,卻是保育人士心中的痛。從東南亞、南亞一帶,經由人為引進的外來種白腰鵲鴝,美則美矣,卻對台灣本土生物帶來生存威脅。

「與台灣本土鳥種彼此之間競爭巢位,是白腰鵲鴝帶來的生態威脅之一。」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 鳥類組研究員范孟雯解釋,巢位競爭並非特指鳥類之間的搶占行為,而是白腰鵲鴝和其他一樣以現成樹洞築巢的土本鳥競爭鳥巢,亦即彼此之間的巢洞資源重疊,一旦外來鳥數量增加,可用的巢洞幾乎被外來鳥搶先作為繁殖利用時,等於減少本土鳥的棲息空間。

在現有實例上,研究人員在雲林林內地區調查白腰鵲鴝時,便首度記錄到名列台灣保育類鳥種名錄第二級的黃嘴角鴞(Otus spilocephalus),也會利用竹筒洞穴築巢,恰好和白腰鵲鴝會利用的巢洞資源重疊。

此外,亦曾發現棕面鶯(Abroscopus albogularis)在白腰鵲鴝巢洞外停留觀看,由於鳥類在築巢前會先探洞,研究團隊由此推斷,雖然兩鳥未有直接的攻擊競爭行為,但潛在顯示兩鳥使用相同的巢洞資源。白腰鵲鴝來到台灣後和原產地的棲地環境大致相向,出現在竹林、龍眼林、及次生闊葉林。

占地之餘,主要以蟲類為主食的白腰鵲鴝,在食物資源也和本土鳥重疊,包括螞蟻、蜈蚣、蚯蚓、蜘蛛、蝴蝶和蛾類的幼蟲等,和棲地內其他台灣本土鳥如小彎嘴畫眉( Pomatorhinus ruficollis)、台灣畫眉(Garrulax canorus)、繡眼畫眉(Alcippe morrisonia)等相互競食,更有記錄顯示,白腰鵲鴝會捕捉同屬於台灣本土的日本樹蛙(Buerge japonica)。

寵物貿易名單常客

事實上,白腰鵲鴝的原分布範圍,部分恰巧落在同樣屬於禽流感疫區的東南亞及大陸南方,雖然國內尚無追蹤外來鳥與疫情兩者間的關係研究,但可能隱藏的公衛死角,讓白腰鵲鴝的生態影響再添一筆。

一般咸信,寵物鳥的市場需求,是人為引進白腰鵲鴝至台灣的根本源頭。一九九五年,白腰鵲鴝在獸醫祁偉廉針對台北市寵物鳥類販售狀況的調查報告中出現,但第一次在野外的記錄則是早在一九八八年的台北植物園。

根據各地鳥友與保育人士走訪鳥店發現,公鳥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二千至三千元不等,母鳥因外型不討喜,價格一千元有找。只消看看公鳥黑藍色與橙紅色相間的羽翼,聽聽悅耳嘹亮的鳴叫,就能想像牠們之所以成為熱門寵物的原因。在中國,白腰鵲鴝還有四大鳴禽之一的雅號。

養寵物就該是養至終老,最怕的就是人類將這些外來寵物鳥野放成為「籠中逸鳥」。楊玉祥指出,白腰鵲鴝的商機,誘使捕鳥人與鳥店業者組成了共生網絡,在林間野放成鳥,使之交配繁殖,捕鳥人到了交配期,就能獵捕更多的成鳥轉賣鳥店。而禽流感爆發的那段時間,飼主因恐懼而帶至山區野放,就連鳥店業者也不堪虧損,乾脆直接放生,造成白腰鵲鴝加速在台灣群聚繁衍。

最頭痛的,恐怕還是飼主的棄養心態,范孟雯回憶,研究團隊在柴山進行調查時,路過的健行客見到他們抓到的成鳥,脫口而出「就是這隻鳥仔,是我放生的,這種鳥實在不好養」,面對飼主的「真情告白」,她也只能搖頭苦笑。

從寵物鳥到成為「籠中逸鳥」,而且還能在野外建立族群,顯見白腰鵲鴝有足夠的求生能力與本土鳥種競爭。根據調查,台灣三百多種的外來鳥中,約有三十幾種的逸鳥在野外適應良好。

各國對於控制外來入侵鳥種的繁衍數量,目前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種為放毒法,在白腰鵲鴝出沒的棲地置放毒餌加以毒殺;有些國家則會使用摻了不孕劑的餌,藉以減低鳥兒的繁衍速度。這種方法在台灣因民情不同,考量社會觀感,因此並未使用。第二種則是以獵槍射殺,但台灣因為槍枝受到管制,同樣不曾使用。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認識白腰鵲鴝】

公鳥的體色較母鳥鮮豔,尾巴亦長於母鳥的尾巴。在原生地可適應森林、竹林、經濟作物種植區、沼澤、沿海森林等棲地,分布海拔可達一千五百公尺左右。台灣所觀察到白腰鵲鴝的出沒環境和原生地相仿,其中又以竹林和次生闊葉林為主。

  • 巢位競爭
    外來鳥捷足先登合適巢洞,對本土鳥形成威脅,例如白腰鵲鴝的築巢習性,與飛翔的保育類名錄第二等級的黃嘴角鴞相近,有可能對黃嘴角鴞帶來棲地競爭壓力。
  • 餵食行為
    公鳥在母鳥孵蛋期會對巢中母鳥進行餵食。由於母鳥在孵蛋期,多數時間都留在巢內,無法自行出去覓食,公鳥便會外出捕捉食物供給母鳥補充能量。
  • 守衛驅趕
    公鳥在母鳥孵蛋期間,同時也會保護母鳥不受侵擾。公鳥在守衛時,若發現人類或其他動物企圖靠近,會發出警戒聲響、做出驅離動作,也可能往巢洞位置的相反方向飛離,藉此分散入侵者的注意力,保護母鳥與巢洞安全。
  • 育雛
    育雛時期,公鳥與母鳥皆會進行餵食。經由野外觀察與巢洞監測影像分析得知,白腰鵲鴝屬於食蟲性鳥種,會捕捉螞蟻、蝴蝶幼蟲、蛾類幼蟲、蚱蜢等做為食物來源。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戰鬥籠 ↑ 抓鳥工具「戰鬥籠」,利用籠中鳥吸引籠外鳥靠近,使之誤觸張開的網子而反困籠中。(攝影/范孟雯)
在野外建立族群 ↑ 民眾棄養與走私進口等等原因,加速白腰鵲鴝在野外建立族群,亟需各界協助通報,以建立防治機制。(攝影/范孟雯)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Steven 說:

    我和內人2020/12/13在嘉義森林公園頻繁看到這種鳥。
    族群看起來不小 (半小時約看到有近15隻),不知道是否相關機關還需要民眾協助通報,以建立防治機制?如果是,該向哪個機關通報呢?

Steven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