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截斷生機 高峽平湖壩攔江

撰文‧攝影/孫敏

青藏高原一路下來的瀾滄江、怒江和金沙江,流過卡瓦格博山,在北緯二十八度附近進入了相互間距離最接近的區域。最窄的地方,直線距離不超過八十公里。三江並流地區二○○四年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

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什麼比地質的力量更強大,能夠把三條大江和三座巨大的山脈壓縮在如此狹窄的地理空間。然而,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有一種力量比地質的力量更執著,那就是人類的意志,它能夠把工程的奇蹟帶到地球上環境最嚴苛的任何一個角落,改變江河千百萬年來自由流淌的命運。

離開了上游神佛世界的瀾滄江,從中、下游開始進入了她的經濟神話時代。而這神話,源自於一連串的大壩興建計畫。

就各種條件來看,中國將瀾滄江看作是水力發電之寶不是沒有原因。從源頭到入海口四千九百零九公里流程中,瀾滄江就集中了全流域百分之九十一的落差,水資源蘊藏量三千六百五十六萬瓩,具有廣闊的水力發電開發前景。中國的整體規畫,是在雲南境內,瀾滄江中、下游共建八座大壩電站,總裝機容量為九百四十萬瓩。

八座大壩分別是: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壩和松。一九八○年代初,瀾滄江上的第一座大壩漫灣動工,一九九五年六月一期工程五台機組一百二十五萬瓩全部建成。到二○○七年六月為止,除糯扎渡、景洪、橄欖壩、松和功果橋大壩尚在建造外,其餘大壩已經正式運作。
其實,在瀾滄江蓋大壩並非特例。中國人自一九五八年「大躍進」開始發展水力發電業,此後幾十年「高原出平湖」的激情不減,興建三峽大壩更將這股狂熱達到高潮。目前中國擁有八萬六千座大壩,其中有二萬二千座大型大壩,占全世界大壩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六,成為世界上大壩最多的國家。

長久以來,水力發電都被認為是清潔的、經濟的、可再生的能源。只要江水繼續流淌,電力就會永不枯竭。二十世紀初,世界大壩業興起,到了一九八○年代達到高潮。目前水力發電已成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提供了全球大約五分之一的電力。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水力發電的潛力無疑有著巨大的誘惑。

一九八○年代世界大壩業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中國經濟也進入高增長時期,電力緊缺成了發展瓶頸。有亞洲水塔地區稱呼的中國西部,從長江上游到瀾滄江中下游,從主流到支流,幾年間就成為水力發電業群雄爭霸的戰場。對於貧困的西部來說,所有的西部大開發政策,「西電東輸」是最可行的。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情勢下,地方政府把水利資源當作與東部經濟整合和經濟全球化的策略。賣電到東部、賣電到東南亞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中國為了爭取大投資、大專案,不惜代價要求環保部門、林業、民政部門、國土資源部門,分別為水力發電開路。一九九○年代末,中國各大水力發電企業在西部的角逐進入白熱化階段,大渡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瀾滄江流域都被列入中國十二大水力發電基地。水力發電不同於火力發電,會受到水資源地域的影響。對開發商而言,占領水利資源,就占據了企業發展的制高點,即利益的制高點。

大壩至上 民意次之

就以漫灣電廠來看,這座電廠自建成之日起就是投資最省、效益最高的電力典範,榮獲各項國家榮譽肯定。二十年裡,漫灣像一個水力發電的神話,成為經濟領域的一面旗幟。水力發電公司的宣傳是這樣描述的:「曾經『一江春水空自流』的瀾滄江,不僅將成為中國重要的水力發電基地,也將成為東南亞的重要電力供應基地,從瀾滄江上繁榮昌盛起的一顆璀璨明珠,將以巨大的能量,帶動亞洲與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四年,我站在瀾滄江上的另一座大壩小灣電站前方。那個時候,小灣大壩是雲南興建大壩中最高的一座。上下十公里的峽谷裡是一片改天換地的施工工地。在瀾滄江流動了千千萬萬年的河道上,一座水泥的巨牆攔腰截斷了峽谷,在那矗立起來。在瀾滄江源頭的高原上,你會感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那種渺小讓人謙卑,讓人敬畏;在大壩下,你亦感到渺小,那是在人類意志力主導下的微不足道的生命,同時還有另一種人性的狂妄,和征服一切的慾望。

瀾滄江水力發電一直講述著美麗的神話:水力發電提供經濟發展,開發商賺得大把商機,地方政府得到從來沒有過的大稅收。但是這些利益相關者中一直都缺了一個聲音,那就是原先居住在大壩地區原居民的聲音。他們是否如期過著先前水力發電神話所承諾的幸福生活?

小灣電站的代表說:「為了國家利益,發展總要付出代價。電站建設之初,就是這樣對老百姓說的,他們應該要有犧牲的精神……」這真是可怕,在利益面前,一切都變得如此冷酷。

那一年,幾位漫灣移民乘船載我去看他們「原來的家」。他們指著一片水域說:他們的田地在那裡,那邊又曾經是他們居住了多少代的小院,如今皆沒入水中。我見過女人們因此哭泣,但是男人的眼淚更慘不忍睹。這些男人承擔著全家老少的生計,他們沒有別的技能,水下淹沒的那幾畝農田,是他們唯一能讓一家老少衣食無憂的命根子。他們說:「我們的村莊在建電站之前,像世外桃源,雞豬牛羊特別多,糧食收成好。現在連飯都沒得吃,我們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後代。」

從前河谷地帶土地肥沃,雙季稻種一年吃兩年;搬遷後的土地卻是新闢的生地,不是沒有水源,就是一放水山就垮塌。標準很低的賠償款還沒有全額拿到。從前說大壩可以養魚,可以航運,可以旅遊,但是後來才發現,所有水域都是壟斷經營,與老百姓的生計無關。移民頭兩年還可以用有限的賠償款補貼家用,但土地不利生產,接下來的日常開支如治病、孩子上學以及買糧食等,若不是到了絕境,誰會去借年利率百分之六十的高利貸用在這些一般開銷上呢?

「以電代柴」是一廂情願的夢想,因為電費太高,漫灣村民的燃料依然靠砍柴。從前,當地居民使用一盞十五瓦的燈,一年是四塊錢人民幣;現在的電費是一度電九毛錢,最高的時候一元五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負載測試 ↑ 雲南一座即將興建的大壩正進行山坡負載測試,瀾滄江的過度開發,已造成環境危機。(攝影/ONASIA/Luke Duggleby)
傾倒砂石 ↑ 中國發展經濟的決心,在水壩的興建過程中表露無遺。一輛輛卡車載運著砂石往瀾滄江傾倒,準備興築大朝山電廠壩體。(圖片提供/AFP)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