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太空觀察 地球系統話瀾滄

撰文/馬丁‧魯塞克(Martin Ruzek)
攝影/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球,我們的行星家園。三十餘年前,太空人搭乘阿波羅號太空船繞行月球,人類首度透過他們的雙眼回望家園,看見地球像一顆藍色彈珠,漂浮在太空之中。地球上有人航行過的每一座海洋、攀登過的每一座高山,以及曾經生存其中的每一種生命,太空旅行者一伸手就能遮蔽住。

科技進步讓我們能夠從太空觀察地球,也因此發展出一種研究地球各次系統之間關聯性的「地球系統科學」(Earth system science)。這個學科著重於研究地球一切過程的關聯性,涵蓋化學、物理學、生物學、數學以及社會科學和應用科學,打破學科藩籬,將地球當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來看待。因為,任何一種以人為方式區分系統的表示法,都可能忽略「地球一體不可分割」的概念。事實上,地球系統中沒有任何一個部分可以孤立於其他部分之外,單獨地被思考。

透過這種概念來看二○○七年五月,香港中國探險學會探索湄公河源頭的考察成果,將有助於我們更仔細地檢視地球系統。從一條河流,我們看到整體地球形成過程的縮影。流域範圍中的支流、土地、植物、動物,還有人類,形成地球系統下的次系統。

儘管湄公河總長達四千九百零九公里,流經亞洲七十九萬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卻只是地球系統裡極小的一部分,僅占地球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五,然而對於依賴湄公河維生,從中取得食物、飲水和交通的六千萬人口而言,絕對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從湄公河流域,可以聽見地球系統正訴說著一則古老的故事。一億年前,現在的南亞絕大部分還沉在海底,不斷積累海洋有機生物的鈣質外殼,這些沉積物日後將變為無比龐大的石灰岩層。在南方遠處,後來將成為印度的次大陸島嶼,在地球內部巨大輸送力量帶動下,以每年十五公分的速度,勢不可抑地向北推進,慢慢將海洋閉攏。

隨著青藏高原的抬升,大約八百萬年前,落在東緣的雨水終於切割出深深的水道和峽谷,尋到出路匯入海中,形成我們現在所知的薩爾溫江、湄公河、長江和黃河。過去數百萬年以來,該區有一大部分曾經四、五次深埋在百、千公尺厚的冰川下,直到一萬年前才從最近的一次酷寒中現身。

曾經形成龐大網絡的西藏山地冰川,如今只在極高海拔留下殘餘,而且只見於降雪充足、能補充冰川與冰雪來源的地方。

湄公河上游河段稱做瀾滄江,其長度幾乎占該河全長的二分之一,然而面積卻只占總流域面積的百分之二十。湄公河的垂降河段將近有百分之九十位於上游區,在那裡河流海拔高度是五千二百公尺,流降到中國、寮國邊界後,大約只剩下五百公尺的高度。在潮濕的夏季,排入南海的上游水量只占湄公河總流量的百分之十五;然而在乾燥的冬季月分,卻高達總流量的百分之四十。湄公河每年排放四千七百五十億立方公尺的水到海中,是全球流量第八大的河川。

在雨量稀少的高原環境中,用水是否容易取得,決定了人類的居住地點。青海南部玉樹以西的雜多縣是主要道路的終點站。雜多是瀾滄江上游地區位置最北的人口聚集中心,而這裡的河段稱為扎曲。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冰川 ↑ 瀾滄江源頭一帶的山峰,覆蓋著規模甚大、緩慢流動的冰川。當冰川沿著河谷向低地移動時,可能會形成冰隙、冰瀑,改變瀾滄江上游的地理景觀。
源頭的紀念碑 ↑ 立在瀾滄江源頭的紀念碑,標示著涓涓細流從此地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