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達人】幸福玫瑰 花蓮出版人王玉萍

撰文/江心靜
攝影/劉衍逸(經典雜誌攝影)

行是會上癮的,走過將近三年的旅程後,一年有三、四個月的旅行,已經是生活的必須,就像呼吸一樣,尤其生活在資訊爆炸,喜歡一窩蜂搶短線的台灣,很容易有缺氧的危險。

最近,因為蘇花高,花蓮一時之間成了顯學。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民意代表、旅行業者、環保團體,紛紛從不同角度來解析花蓮,以前位處邊陲的城市,忽然之間成了新聞焦點,她的美麗與哀愁,成了各方拉鋸的重點。

紛紛擾擾中,想起紐西蘭。因為一張便宜機票,去年夏天到紐西蘭遊蕩了兩個半月,沒有預設旅程,沒有特別目的,行前,當地遭遇五十年來最大暴風雪,北島大城奧克蘭(Auckland)半數住戶停電,南島多條道路封閉,在大雪紛飛中,除了少數滑雪客外,紐西蘭幾乎是淨空的;寧靜而美麗,也讓我們揭開觀光這層面紗,看見原味的它。

農牧業自古以來是紐西蘭經濟的基礎,至今,農牧產品出口量仍然占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五十,綠油油的草地及低頭吃草的牛羊,是紐西蘭最吸引人的牧場風光。

浪漫的想像促使我們到牧場換宿(Exchange)。換宿是指以短期工作換得免費食宿,可以讓年輕人實地體驗紐澳生活。從民國九十三年開始,紐澳對台灣開放打工度假簽證(Working Holiday Visa),只要是十八歲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都可以申請一年簽證,到紐澳邊打工邊玩。

結束既浪漫又艱辛的紐西蘭之旅,回到台灣後的第三天,剛好受邀到花蓮演講;從飛機窗口,看到太平洋海浪拍打壯闊的海岸山脈,第一次,學著以「紐西蘭人」的眼光來看花蓮,真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國際級美景啊,難怪美國的《時代雜誌》(TIME),把「台灣東海岸」列為「亞洲最被低估的太平洋度假地」。

那次旅程,興奮地與每個人分享這個「發現」,然而,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一臉茫然。把鑽石當玻璃,當然無法創造價值。在眾人不解的眼神中,卻有一張盈盈笑臉連連點頭,讓人重燃希望,她,就是花蓮《O’rip》雜誌的主編王玉萍。

「台北是台灣的過去,花蓮是台灣的未來,花蓮擁有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優質生活。」懷抱著吃母奶的兒子小佾,坐在先生楊武訓經營的「璞石咖啡館」,王玉萍自信地說。她到花蓮五年,建立了一個溫暖的家,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過著一種樸實簡單的生活,「幸福」是她常常湧上心頭的感覺。

早上睡到自然醒,全家到遍布相思林的美崙山,散步十分鐘,即可抵達親子大草原。俯瞰連綿山脈環繞的花蓮市區,心曠神怡,兩個孩子在碧綠草原中自由奔跑,回家後,先生去上班,大兒子哲哲去上幼稚園。

午後,趁著小孩熟睡的時間做編輯,透過《O’rip》雙月刊,她愈來愈愛花蓮。

下午,她和婆婆帶孩子到咖啡館,先生專注在吧台煮咖啡,哲哲和小佾在庭院盪鞦韆、跑上跑下,她和朋友在落地窗旁聊天,或是坐在苦楝樹下,構思有趣的藝文活動。

住在國家公園隔壁

五點先生下班,全家到七星潭散步,沁涼的海風吹來,沙灘上三三兩兩都是放鬆的人影,遠望半月形海灣的山巒,一層又一層延伸入海,欣賞晚霞的淡彩變幻,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直到海邊垂釣的夜光釣竿頂端如星亮起,一家子,才一起回家吃晚餐。

休假日,全家常到天祥青年活動中心過夜,次日一大早,在鳥聲啁啾中醒來,享受健行的樂趣。幾年下來,走遍了白楊步道、錐麓古道、砂卡礑步道、綠水合流古道。下午的時光,她和先生最喜歡到太魯閣遊憩區,點一杯四十元的研磨咖啡,坐擁峽谷風光,輕鬆閒聊,完全不用擔心停車位及返家車潮,因為,她就住在國家公園隔壁。

王玉萍最難忘的美好經驗,是「優人神鼓」連續兩年受邀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演出;咚咚的鼓聲在立霧溪畔響起,伴著水聲,迴盪大理石峽谷,人文和自然的深度對話,似乎無窮無盡……。

有時,想要看海,全家就開車往南走,看到喜歡的海灘,隨時可以跳下車玩水,或是到瑞穗泡溫泉,吃涂媽媽肉粽,到大港口──秀姑巒溪出海的地方,欣賞阿美族的豐年祭,在昂揚歌聲和曼妙舞姿中,仰望高空盤旋的老鷹。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打造溫暖的家 ↑ 王玉萍的父親深愛母親,卻因母親沉迷物質生活,導致家庭四分五裂。源於這份記憶,成年後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打造一個溫暖的家。
塗鴉 ↑ 整個大家族分住公寓不同樓層,王玉萍家門旁的海報,紀錄著所有親戚小孩的身高。留一面牆給小朋友塗鴉,坐在角落的王玉萍,與他們一樣歡喜。
落日餘暉 ↑ 在七星潭看落日餘暉,不是觀光客那樣的行色匆匆,而是每天從容的享受。平靜恬淡,幸福的定義,就此油然而生。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