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百年軌跡 台灣鐵路發展史

撰文/林日揚(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台灣改制為行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深知鐵路對國防軍事及政治經濟發展之重要。蒞台就任後數次上奏朝廷,終於在兩年之後獲准在台興建鐵路。

稍後,他在台北設立「台灣鐵路局」,開始籌建台北至基隆間的第一條鐵路,鑿山越嶺,修橋鋪路,開啟了台灣鐵路的新頁。時序匆匆,多少車輪在鐵軌上飛馳而過,百年歲月,倏忽已逝,正好見證了台灣百年的滄桑,以及一部可歌可泣的鐵路開發史。

鐵路工程涵蓋的範圍甚廣,從鋪設軌道,砌造月台,到架設涵橋,開鑿隧道,乃至各種設備之保養,都需要各種高深的工程技術。而當時國內還沒有這麼專業的人才,因此台灣鐵路局成立後,劉銘傳即派員分赴英、德二國,聘請工程人才來華擔任技術顧問。

最早應聘來台的工程師有英國的馬利遜(H. C. Matheson)及德國的墨爾漢(John Bireh)等人,光緒十三年五月間他們抵台後,隨即展開路線的踏勘工作。他們先從台北走到基隆,之後再從台北南下新竹,一行人披荊斬棘,來回數趟,就行政區域及經濟開發等面向多方考量後,才決定行走的路線。

台北─基隆線,全長二十八點六公里,其中工程最艱鉅者為鑿通獅球嶺隧道。由於當時尚未進入機械化,施工所用工具都以原始人力為主,路工體力難以負荷,施工環境又極為危險,工程屢屢受阻。幸賴劉氏數次親臨工地指揮,激勵匠工,振奮士氣,工程乃得以順利推展,歷時四年四個月竣工。

翌年五月,台北新竹線亦開始動工,全長七十八公里,歷時五年半竣工。其中以淡水河架橋施工最為艱鉅。因河水湍急,河床不穩,打木入樁的橋墩數次被河水沖走,經反復研究改進,始克服困難。

「騰雲號」首度亮相

光緒十七年十月,台北基隆線通車的首號機車即為「騰雲號」,二號車為「御風號」。兩輛蒸汽機車都購自德國,重十六點三噸,時速僅有二十公里,相當袖珍緩慢。以後又自英國購入「掣電」、「超慶」、「攝景」等機車,使得機車頭數增至八部,在它們的效命下,台灣的鐵路運輸就此邁向了機械動力的新境。

日人伊能嘉矩刊印的「台灣誌」所載,當時火車的設備十分簡陋。火車站既沒有信號機,也沒有昇降場,行進途中隨時可以停下來供人搭乘。因此時刻不定,逢大稻埕祭拜城隍時,為輸運信徒香客,列車會臨時增駛。可是遇到歲首臘底,或春秋令節時反倒停駛,與現在情形正好相反。

據說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首任總督樺山紀資從基隆登陸時,台北火車站僅剩一部車頭。經日本技師徹夜修理,臨時舖好枕木鐵軌,才恢復二地交通的運轉。但因路線太過陡急彎曲,車行頗為危險,且機車經常發生故障,為顧及行車安全,日人才特別在列車後加掛一輛機車,以備不時之需。

儘管當時行車的條件是這麼地惡劣,可是這些老火車頭還是默默地奔馳了過來,這種艱苦的歲月,大大地耗損了它們的青春,使它們的生命減短到十年之間,「騰雲號」雖多跑了十幾年,也在一九二一年光榮退休。

縱貫線打通台鐵生命線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老英雄終能免去被肢解的命運,至今仍停放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邊,供後代子孫憑弔瞻仰。它看來那麼衰老、瘦小,誰能想像當年它奮勇奔馳的雄姿呢?

當時基隆─台北間,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多公里,運費還是相當地昂貴。日本總督府深知鋪設鐵路的重要,乃決定開闢縱貫線。公元一九一四年,民眾引頸盼望的基隆─高雄終於全線開通,台灣鐵路從此又邁入了另一個紀元。

這時較先進的蒸汽機車紛紛在縱貫線上出現了,它們大多來自日本,少部分則來自英國及美國。首先登場的是客運用,第二批進來的則做為貨運。

以後陸續又有新型機車出現,噸位有超過一百噸者,平均時速七十五公里以上,當年奔馳在南滿鐵路的特急快車「亞細亞號」就是這種車型。

從一九二○年到台灣光復前,這些蒸汽機車大大小小共有二百多輛,不但在縱貫線上南北飛馳,在宜蘭、潮州、淡水、集集、平溪、台東這些偏僻的支線,到處都可看到它們奔忙的影子。或載客、或運煤、或拖木材,濃濃的黑煙飛向長空,高亢的汽笛聲震撼著原野。這一幅繁忙的景象,帶動了台灣全面的建設。雄風萬里,氣吞山河,這些蒸汽機在顧盼之餘,當然有值得它們驕傲的地方。

台灣光復後,台灣鐵路由台灣省政府繼續經營。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由於盟軍猛烈空襲,台灣鐵路的損毀極為嚴重,故光復之初,鐵路局的蒸汽機車共有二百一十四輛。以後台灣經濟復甦,開始進入發展階段,對於運輸的需求激增,鐵路局因應這種情勢,再向日本購買了載客用機車,使得蒸汽機總數不斷增加。

運輸的便捷加速了台灣經濟的發展,經濟快速的發展又回過頭來刺激了交通的發達,蒸汽機車在這個階段的經濟建設中,確實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

五十年代,鐵路局為追求更高的效率,致力於動力現代化,改用了柴電機車。以後隨著柴電機車不斷增加,老蒸汽機車老的老了,壞的壞了,十年之間,被淘汰報廢的達一百二十輛以上,僅存的一百多輛,只能擔任運煤等雜瑣的工作。

鐵路電氣化全面完成之後,縱貫線上密布的電力設備更不適合蒸汽機車行駛了。除了部分性能較佳者尚保留之外,其餘的全遭到了淘汰報廢的命運。縱貫線上當然再也看不到它們賣力奔馳的影子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鐵道花樑橋 ↑ 日治時期的鐵道部建造了橫跨下淡水溪(高屏溪)的鐵道花樑橋,其長度為1,526公尺,是當時東亞第一長橋。(圖片提供/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淡水線 ↑ 成立於日治時期(1901年)的淡水線,全線於民國七十七年停駛,大部分路基被改建為今天的台北捷運淡水線。圖為淡水線行駛的最後一天,民眾搶搭的情形。(攝影/黃子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3則 留言

  1. ellen 說:

    您好:想知道百年軌跡 台灣鐵路發展史這期雜誌專訪還買的道嗎?

  2. 蘇先生 說:

    請問102期,有無庫存,零售價?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