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大學】Super阿嬤 李金娥的「躾」人生

撰文/夏瑞紅
攝影/王悅心

化建設在台灣越來越被重視,但是,文化建設光獎勵書畫、歌舞、戲劇……,肯定是不夠的,我看「賢慧能幹的家庭主婦」更是一項必須即刻搶救的、瀕臨斷絕的專業技藝和傳統文化,或說是一種永恆的生活美學、源遠流長的母親的藝術!

近年,我一直認真這樣想,尤其在認識了李金娥女士之後。

起先我是讀到李金娥所寫的一本書《廚房藝術家──冰箱管理》,看她正經八百地教授冰箱管理心法,好像在對一群專業經理談企管似的。那本書的封面是她無師自通的油畫作品,畫的是一位剛買菜回來、累癱在餐桌上的家庭主婦。她說只要冰箱管理得當,那悲慘的畫面便能不再重現,家庭主婦本應是「悠遊廚房的生活藝術家」。

從資料中,我才知道李金娥從一九九九年、先生自醫院退休後便開始思考規畫,到二○○一年七月成立了「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以提升社區文化、強化國民健康、豐富生活內涵、提高生活品質為協會工作宗旨,希望對傳統先民生活智慧重新解讀、再創造,從推廣正確的日常生活觀念做起,發揚家庭價值。五柳枝取自台灣傳統家庭料理、道地的「紅燒魚五柳羹」的諧音。

李金娥還開辦「Super A-ma的幸福廚房」,親自「放步」(傳授招式)——帶領不同領域的熱心人士,像「傳教」似般穿梭於南台灣的學校、社團,宣揚自然生活及健康又輕鬆的家常菜。這位追求理想的熱勁絲毫不輸年輕人的阿嬤,其實已年過七十!

見了李金娥後,端莊秀氣的她讓我聯想起日本婦女雜誌裡面的優雅歐巴桑,如果她側著頭鞠躬九十度、笑盈盈地對你說:「嗨、嗨」,你一定也不意外。然而,話匣子一打開,你很快就會發現,前一刻對她的印象實在太浮面了。那堅定的眼神、條理清晰的話語,和隱約透著霸氣的手勢,在在都告訴你,她可不是那種容易應付的歐巴桑。於是,你不禁端起背脊,還莫名其妙為自己的散漫和心虛緊張了起來。就在這時,她講到深情處,眉眼一垂,熱淚滾滾而下,讓你一時慌了手腳,但再細聽,原來她的淚都為愛台灣故鄉而流,你又感慨讚嘆,怎麼活到這年紀還有不老的情懷!

主婦新境界的大啟蒙

我問她為什麼寫書、辦協會?她說因為她「實在很心疼」:「現在的父母大多為生計奔波,導致年輕人與平常家庭生活日漸脫節,甚至忘記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她認為這問題除了因為全球經濟泡沫化、給生活造成巨大壓力外,現代人在發揮家庭功能以調劑、享受生活上面,實在也需要認真多花些心思。為減輕現代人身心的痛苦,追求真正的健康幸福,她認為回頭好好經營家庭,是台灣社會的當務之急。

她操心的不只「家事」,從街景、市容、國政到天下趨勢,都有她關切的題目。例如,她眼看機車、攤販恣意蔓延到騎樓,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及景觀,便聯合街坊及區里幹事研議對策,還邀集大家共同栽種路樹;她不忍古厝史蹟慘遭拆除,屢屢為此各方奔走;她憤慨政治亂象之餘,還會追溯背後複雜的歷史成因;她質疑美國的政治心態,憂慮世界性的氣候異常、貧富不均……。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歷練造就出這樣一位「超級阿嬤」呢?

李金娥生長於台南善化,她是九個孩子中的老三,畢業於台南女中。二十三歲與鄭嵩鎰先生結婚,婚前在家幫忙,之後則全心全意投入持家、養育五名兒女,一路從鄭太太、鄭媽媽盡忠職守到今日,仍是天天開車送孫子上下學、不忘順便「機會教育」的全勤阿嬤。

若說她最「通俗」的稱謂,則應該是「先生娘」。大她五歲的鄭先生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便返回台南擔任省立醫院的外科醫師,而後自行開業,創立「三和醫院」,二○○六年初因病過世。在這漫長的行醫歷程中,李金娥一直是先生最重要的助手,早期是每天忙完家事後挑燈手捻棉花棒,準備隔天要用的醫療工具,後來則擴及醫院裝潢設計、人事管理、財政法務等裡裡外外大小事。

「超級阿嬤」的深厚功力就是這樣一路披荊斬棘練出來的,當然,也有三回承蒙「高人」指點。第一回是新婚期間、朋友的母親高媽媽請吃飯,高媽媽為他們做了精緻的茶泡飯。她看到高媽媽的餐具、廚房和本身打扮,樣樣皆美,那種與當時一般太太完全不同的「主婦新境界」,深深撼動了她,也讓她眼界大開,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自許。

第二回是,有朋友帶當年美軍駐台南空軍基地總司令夫婦到家裡作客,他們帶來的伴手禮是一條十二人份的花邊桌巾、餐巾和一本室內裝潢專書。在物資貧乏的戰後,那是她生平首度使用桌巾餐巾,覺得既希罕又新奇,完全陶醉在溫馨幸福感之中。就因此,她好像突然打通了餐廚藝術的「任督二脈」,一步步從美化桌上餐具開始,到桌邊的布置,到整個空間的收納、營造,漸漸走出了屬於她自己的一條「主婦之道」。

第三回的「明師群」是來她家住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當年作先生娘的得親自打點醫院伙食,來自南部各鄉鎮的病人不但會送她鄉里土產,還會和她分享各自在地的烹飪祕訣,這幫助她更寬廣地吸收台南的傳統美食文化。

井然有序的生活美感

我曾到她家小住幾日,結結實實見識到她許多「過人」的家政巧思,與「非常」的品質堅持。若以她的標準來評量,我猜全台灣起碼九成家庭主婦都不及格。更「恐怖」的是,她不是光講理論「嚴以律人」,那些鉅細靡遺的「完美法律」早已融為她的日常生活習慣。

諸如:她的冰箱和每口抽屜櫃子打開來都整潔得像居家雜誌上的「收納達人」示範照片,連要回收的瓶瓶罐罐也不得馬虎散亂;她是廢物利用高手,把柚子表皮刨下來煮製成調味醬、裡層厚皮曬乾成天然蚊香、柚子籽則種成室內盆栽,月餅木盒可以加工改裝成獨家茶碗收納盒……;她絕對愛物惜物,還將使用四十餘年的老餐具組分送每個成家的子女,讓他們永懷童年家庭時光。

她的浴室洗手檯一定要擺一條摺疊妥貼的小抹布,方便隨時擦拭以保持乾爽,而擦手巾對折掛在毛巾桿上時,一定要將開口邊朝內,這樣從入門方向看到的毛巾會更整齊俐落;為免浪費紙張,她自製多組餐巾,每餐換洗,而且還以不同花式餐巾搭配不同的料理風格使用;即使只是自己一人吃飯,她也一樣考究盛盤方式要美觀大方,而且堅持「正確」的進餐次序與方法,絕不許隨便搞得杯盤狼藉,餐後也一定有甜點,才能為一餐「正式畫上句點」;此外,晾衣服也有章法,晾得一絲不苟只是基本,能注意到分類分區晾曬以隱密貼身衣物這種細節,那才算有點功夫。

關於以上種種「日常修養基本操」,她認真擬定一套「喜之客」教材。「喜之客」來自日文si-tru-ke(「躾」,舉止修養美好的意思)。她相信好的生活習慣可使人處處受人喜愛,成為「喜之客」,在家是好兒女、在婚姻是好配偶、在社會是好公民。好習慣讓人一生受惠無窮,而好教養是需要有人用心傳承的,因此她走入小學校園,從教小朋友正確捧碗、拿筷子、使用手帕做起。

為吸引小朋友,這位有趣的阿嬤還利用柚子紙箱做成教具揹袋,裡面擺了五花八門的小道具,還有一口木框和一疊圖文並茂的厚紙板,那是她要放在講台上演「紙戲」用的,小朋友則像看木框的「手工電視」一般新鮮。別懷疑,這每一樣都是她親手製作的,而且她連上台下台的台步、以及每個單元的台詞、時間長度都精確計畫,堪稱超級阿嬤領銜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喜之客創意教學舞台劇」,可不是隨便唬弄小孩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Super阿嬤 ↑ 騎著小鐵馬的阿嬤,童心未泯的性情使她懂得在質樸與簡單中發現新事物。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