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每一小步都是一個奇蹟

撰文/王思熙

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把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小伙子謔稱為「草莓族」。

「族」的意思就是「群」,說得更粗鄙一點就是「那一掛」。「草莓族」就是像草莓一樣的那一群、那一掛。

大家都知道,草莓外表光鮮亮麗,卻一壓即扁,一捏即破,所以許多人拿它來象徵那些抗壓力薄,戰鬥力弱,養尊處優,難堪一擊的人。

拿草莓來嘲諷新世代的年輕人,或許有欠公允。抗壓力的大小,戰鬥力的強弱,嚴格地說和年紀沒有必然的牽連,但和個人成長過程、自身歷練與環境的薰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承認在我們的社會裡,確實有部分E世代的年輕人,承受不了絲毫的壓力,雖然如此,但也不能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把所有的年輕人都拖拉下水,都歸為草莓那一掛。

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曾這樣說:

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意思就是說:生活在豐衣足食、富裕年代裡的青年子弟,容易依賴成性,養成不思上進,缺乏朝氣的習慣;而生活在凶歲連年,暴力抬頭的社會裡,年輕人就容易學會逞兇鬥狠,暴戾成性。這不是人的本質有什麼差異,而是環境和教養的不同,讓他們內在的心念和價值觀起了變化,外在的行為也就跟著改變了。

有一次和一些年輕朋友聊天,談起他們的苦悶和困惑。

他們說:「老一輩的人都會跟我們說,過去是多麼貧困,那時候的年輕人是多麼的認命和刻苦,民生凋敝,生活艱苦,大家都知道如何勒緊褲帶,如何省吃儉用,又如何拚命工作。那時候,年輕人只要有工作,再粗重都不放過,老闆再嚴苛,都要忍氣吞聲,那像你們現在啊,衣食無缺,要什麼有什麼,有錢讓你們唸書,你們還不懂得珍惜;有工作讓你們做,你們又挑東撿西,耐不了苦,受不了磨。父母多說幾句,你們就嫌嘮叨;父母稍表關懷,你們就嫌肉麻;父母稍加指責,你們就鬧離家、鬧自殺;學校管教稍為嚴格,就批學校、罵校長;老師稍為不假顏色,就找民代,告老師。你們這一代啊,就是摸不得、踫不得、罵不得、打不得,捧不得、壓不得,十足像草莓一樣。」

他們一臉委屈地繼續說:「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苦,我們這個世代也有我們這個世代的難處。父母對我們的期許太大,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太多,我們的競爭對手已不再局限於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而是來自世界各國,來自四面八方。現在成功的要件不再只是勤儉刻苦,努力奮鬥,而是要具備更多的專業技能、更廣博的知識涵養、更高明的表達能力和更多的語言造詣。」
「再說,即使具備這麼多的條件,我們並不見得就能出人頭地,因為各行各業的成功機會都被搶走了,現在不可能再有第二個王永慶,第二個比爾蓋玆了,現在要成功,談何容易啊!我們的苦你們知道嗎?」

聽了他們這番話,我突然警覺到:原來年輕人不是不肯努力上進,而是認為再努力也沒有辦法像王永慶、像比爾蓋玆等各行各業菁英那樣,在當時有那麼多的成功機會。在他們看來,成功是有定量的,而這些有限的成功數量,都被上一代的人捷足先登了,即使他們再努力,成功的機會也很渺茫。

就是這種不戰而敗的心態,讓他們喪失鬥志,讓他們裹足不前,讓他們失去希望,讓他們缺乏目標。年輕人的心事和想法,恐怕已不是我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所能理解的,說再多的話,他們恐怕也聽不進去了,我只好跟他們講了一個我前不久看到的一則故事:

一位接近七十歲的老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市,經過長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到達邁阿密。有位記者採訪他,記者問:「你年紀那麼大了,哪來的勇氣和毅力走完這趟旅程?」老人回答說:「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也不需要毅力。我只是先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再一步,又一步,就這樣,我就到這裡了,我哪裡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呢?」

講完這則故事,我不知道他們做何感想,也不知道他們如何詮釋這則故事。但我要告訴他們的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鍥而不捨,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紐約市走到邁阿密市,每個人都可以一步接著一步邁向成功之路,只要我們知道目標在哪裡,然後鎖定目標,朝向目標前進,成功就不再遙遠了。千里之路是由一小步目標的完成,再接著另一小步目標的邁進而完成的,想一步登天當然不可能,坐而嘆息,不如起而行動,每一小步都是一個奇蹟,不知他們頓悟了沒有?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