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不信疫後春天喚不回

撰文/王思熙

春期間,親友見面,除了互道恭喜,說聲新年快樂外,會加問一聲:「疫苗打了沒?打了幾劑?打的是什麼廠牌的疫苗?什麼時候打的?第三劑混打哪種疫苗?」

話匣一打開,都繞著疫情打轉,從國內的疫情,到國際的疫情;從受創的本國旅遊業,到國際旅遊業;從無端被波及的餐飲業、禮品業、生產業、航空業,到應時而興的飲食外送業、網路購物業、居家上班、線上教學、視訊會議,線上拜年、線上訪友探親等,一個個訴說不完的話題,傾洩而出,一吐長期受到病毒荼毒的鬱悶。

新冠疫情,打亂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節奏,打亂了國際互動的秩序,也打亂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接觸禮儀,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一罩天下,天下一罩,口罩成了日常的必需,出門不戴口罩,害怕引來異樣眼光,遭到罰款處分;帶上了口罩,又似戴上一個羞以見人的面具,像古代蒙面大盜一樣,遮遮掩掩,就怕被人認出他的真實面貌。人人一罩,各個口罩掩面,與其說是防疫的必然,毋寧說是人類歷史上的天下奇觀。

所幸人類還懂得苦中作樂,口罩可以五顏六色,可以標新立異,美醜不計,各發奇想,留些幽默,得點樂趣,減少疫情的壓抑。

其實這些都不是我們最在意的,我們最在意的,還是何時能自由呼吸新鮮空氣?何時能不受口罩束縛,以真實面目坦然示人?何時能與老友促膝夜談,把手言歡?

朋友從國外回來,必須依法強制按天數「閉關」隔離,出關後,還要有幾天的自主管理;為避免群聚,最好是離群索居,以免引來別人疑慮。

病毒無形無影,它不會自動找上門黏附人身,是人類招惹了它,讓它借體返魂,在呼吸道與肺部器官複製成軍,兵強馬壯後,再度掠地攻城。一人可以傳染百人,一地可以傳染百地,一國可傳染數國,成為人類的共同敵人。

截至今年壬寅年的二月上旬,全球遭受感染已有數億人,近六百萬人因染疫葬身。可怕的是,病毒還在突變,且突變後的病毒成為傳染力更強的新軍,讓人類的防疫工作疲於奔命。

各國嚴格的防疫措施,已重挫全球經濟。高科技產業與貨輪航運業,固然得益於疫情,賺得滿鉢滿盆,但市井小民的生計與民生各行各業,已到山窮水盡,再無源頭活水注入,恐怕難以支撐。

雖然疫情烏雲仍然籠罩,有些國家染疫人數甚至屢創新高,但病毒專家紛紛指出,新冠病毒因不斷變異,毒性已成強弩之末,疫情應該漸入「流感化」、「群體免疫化」,最後的結果就是要與病毒共存。

不過,也有不少醫學專家指出,病毒變異未艾,「群體免疫」之說,言之過早,除非疫苗普遍施打,並有充分數據證明疫苗的免疫有較長時間的效力,否則不能輕言棄械卸甲,打開防疫的城門。

不同的主張與立論都言之有理,但事關個人的生命與群體的安全,茲事體大,確實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大意躁進。不論解封或嚴管,各國防疫工作不能停,防疫人人有責,不能成為破口,甩鍋責任。

危機就是轉機,疫情帶給人類諸多困境,也給帶給人們警醒什麼叫做「生命共同體」?什麼叫做「人人都是局中人」?什麼叫做「善待大自然與尊重生命」?

身為超級強國的美國,科技發達,醫藥先進,世界所向披靡,但在病毒面前,一旦擺出藐視、傲慢與輕忽的態度,其結果就是不堪病毒一擊。因為美國是世界的領頭羊,一旦對疫情輕忽,西方國家立即馬首是瞻,追隨美國輕慢的防疫作為。防疫時鬆時緊,疫情便此落彼起。

在病毒面前,人類最好的抗疫態度,是戒慎戒殺,是自愛愛人,是以靜制變,是善待自然,是養成淨潔的良好生活習慣,是管好「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貪欲與縱情。總之,防疫的良方妙藥就是簡樸生活,尊重生命,節制口慾,與病毒和解,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當人類埋怨病毒的殘酷時,說不定病毒也在埋怨人類的惹事生非,擾亂自然的生態與秩序,讓病毒不得安寧。

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病毒原本就有它的原生棲息地,是人類沾惹它,將它帶到人世間,讓它有機可乘,在人體細胞裡乘勢崛起。而因人體免疫強弱不一,每個人身上的帶菌體各異,迫使病毒非變異無以圖存,所以全球疫情才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病毒足跡變得如此撲朔迷離。

在台灣,防疫作戰已成生活的日常,每天定時關注防疫中心的直播實境,了解本土病例動態、多少染疫來自境外、留心染疫者足跡、疫苗接種的情形,人人的心情隨著疫情變化,起伏不定,可見社會大眾對台灣疫情的關心。

媒體天天宣導防疫,人民已出現防疫疲乏,各行各業開始呼籲漸進開放解封。樂觀的學者專家認為,今年下半年,疫情就可進入尾聲;悲觀的學者專家則認為,疫情還未看到盡頭。身為平民百姓的我們,只祈求新的一年,疫情的陰霾能露出曙光,做好防疫的本分,打好打足疫苗,注意個人衛生。

人類已久受冷冽的疫情嚴霜煎熬,不怕疫情不過去,不信疫後春天喚不回,陽光正在等待黎明,我們一起期待!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