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印記】溪州 黑泥農鄉

撰文/吳晟
攝影/安培淂(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

島台灣,山脈遍布,尤以中央山脈,南北綿亙,占全島面積約70%。曾經,這座島嶼的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雨量豐沛,河川溪流密集,是水溶溶的世界。早期先民為聚落命名時,除了以植物為名,如樹林、林內、竹圍、竹仔湖、茄冬腳、樟湖、茅埔、蘆竹、楓港、九芎林、莿桐腳、檳榔林、苦苓林、鳥松腳……,或以地形特徵來命名,如坑、崙、湖、坪、崎、壢、墘、崁、湳、潭、窟……,更多是和水有關的地名,如清水、濁水、淡水、溪洲、溪埔、溪底、水頭、水尾、三條圳、五條溝、水底寮……等等,不可勝數。

在全島眾多和水相關的地名中,有一處地方,是我承續父祖輩,從年幼至今已老邁,一輩子定居於斯的所在;那就是位於濁水溪畔的溪州鄉。

溪州鄉在彰化縣的最南端,緊鄰濁水溪,和「對岸」的雲林縣相望。一九五三年通車的西螺大橋,兩端便是坐落在溪州鄉及西螺鎮。

回顧歷史,此地原是濁水溪流域沖積而成的沙洲、浮覆之地,歷經築堤、鑿水圳,數代先祖辛勤撿拾石塊,改良土質,才開墾成如今肥沃富庶的農鄉。

至今溪州鄉仍維持農鄉面貌,鄉親大多以務農為主。全鄉的灌溉,主要仰賴一條水圳,貫穿其間。這條水圳正式的名稱是「莿仔埤圳」,不過大多數鄉民仍習慣以台語叫它「大圳」。

台灣第一條官設埤圳

別看大圳不壯觀,它在台灣的農田水利灌溉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從清代乾隆年間,漢人陸續來台墾拓,人工開鑿渠道,莿仔埤圳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條。日治初期,歸入公共埤圳,由日本政府進行修建工程,乃是台灣第一條官設埤圳。

莿仔埤圳的水,引自濁水溪。圳頭設於溪州鄉最東邊,大庄村與榮光村交界處的堤岸邊。有十二個水門,水流源源不絕,雖然略為湍急,但流速穩定,好像一道平順的輸送帶。不只流經溪州鄉的十九個村落,更將濁水往下游的埤頭、竹塘、大城等鄉鎮輸送,灌溉萬頃農田;是農田的命脈。

圳水由東向西流而出海,大圳,日復一日流動,也曾是我們全村男孩的滑水道,是我們的游泳池,是我們放學回家時的「交通路徑」。

我就讀的國小,相對於我家,屬於大圳的上游,距離村莊約三公里。那個年代的鄉下小孩沒有鞋子穿,上下學都赤足徒步。入夏之後的碎石路非常燙熱,走路真辛苦,放學後,我們都捨「陸路」而走「水路」。全村男孩很有默契,放了學一出校門,就走到圳邊,脫下衣物,連同書包交給比較「沒膽」的低年級生,或者哪個猜拳輸了的同學,只好走陸路幫忙「運送」大家的衣服、書包。毫無「裝備」的男孩,就跳入大圳,一路「仰躺」順水流,在到達村莊口時才登陸,再穿上乾衣服,若無其事的回家。

大圳「路」,便利又清涼。夏日午後,村莊男孩也常不約而同,相聚到圳邊,褪去全身衣物,赤條條縱身躍入大圳裡,展現自創的狗爬式泳姿,隨水勢載浮載沉,整條大圳迴盪著奔逐戲水的歡叫聲。

少年時的情景,猶歷歷在目。

但可惜的是,主要為了要充足供應雲林麥寮六輕需求大量工業用水,花費三百多億元興建的「集集攔河堰」,二○○一年完工、啟用後,將濁水溪中上游所有水源攔截,採取中央集權管控,統一支配水量,各區農田必須輪流灌溉,圳水的流動也被調配,因而有「供四停六」或「供幾停幾」等詞語。同時,為了確保水源不「浪費」,集集攔河堰管轄下的所有水圳(當然包括莿仔埤圳),重新修築河道,砌造成U形水泥牆河岸,高聳矗立;還有誰敢下去「游泳」?

大圳從此失去小孩嬉鬧玩耍的歡笑聲。

不過近年來,陸續有年輕人帶起農鄉的導覽,導覽景點之一,當然不能錯過貫穿溪州鄉的百年大圳。不少朋友初來乍到,一看圳水,往往大驚,水怎麼這麼黑?甚至誤以為是「髒」?其實濁水溪的水,最大的特質便是「濁」。高山峻嶺的上游,地質多屬易受侵蝕的山壁片岩、頁岩、砂岩、板岩,不斷崩解,滔滔水流?帶大量泥沙奔騰而下,俗稱鐵板沙,隨水流灌溉農田,泥沙逐漸沉積而成有黏性、又含豐富有機質的黑色土壤,簡稱黑泥,因為很珍貴,鄉人又戲稱為「黑金」。

農鄉憶往

上百年來,濁水溪沿岸的廣袤農田,仰賴濁水灌溉。黑泥地上,主要種植的作物是水稻。收成的稻穀,碾成米、煮成飯後,黏度適中,套用一句廣告詞: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滋味Q軟香甜,特別好吃;真的是什麼樣的水土,孕育出什麼樣的作物。

近數十年來,溪州鄉民的種作,逐漸朝向多樣化。越來越多水稻田,轉變為種植甘藍菜、包心菜、高麗菜……等蔬菜;也有馬拉巴栗、花卉等,苦瓜、蘆筍、小黃瓜……都有人栽種。當然,小番茄等水果也少不了。現今最興盛的就是俗稱芭樂(拔拉)的番石榴。因為品質佳、銷售快,大小集貨場設在溪州鄉,收購芭樂;消費刺激生產,兩者相輔相成,形成台灣重要的芭樂產地。

為什麼溪州芭樂特別好吃?當然是因為肥沃的黑色土壤;而黑泥哪裡來?當然是濁水溪水流挾帶而來。我常提醒鄉親要懂得珍惜,顧好水源,才能永保孕育生命的家鄉土地。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舢舨停泊濁水溪下游溪畔 ↑ 拍攝於一九六二年的照片裡,幾艘台灣早期的舢舨,靜靜停泊在當時水量依然豐沛的濁水溪下游溪畔。但在二○○一年集集攔河堰完工後,此情此景已不復見。(攝影/阿郎兄)
成功旅社 ↑ 建於大正時期的成功旅社,曾是醫院與百貨行,經再度變身,成農用書店,銘刻溪州歷史。
溪州公園 ↑ 一度是台糖重鎮的溪州,如今成為「溪州公園」的它,林木蓊鬱蒼茫,最宜徜徉散步。
圖書館 ↑ 偌大的圖書館,裡頭是吳晟多年來的藏書,他從不吝對外開放使用。
西螺大橋 ↑ 太陽西沉,壯美的西螺大橋下,溪水不再浩蕩,唯一不變的是作者對故鄉土地的永恆眷念。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