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82

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稿前夕,宜蘭高鐵的選址一事終於塵埃落定。縣政中心以南三百五十公尺的「折衷方案」,在激烈的競爭中,從四城(位於礁溪)、宜蘭、縣政中心、羅東等四名候選人中突圍而出。然而,除了從此往來南港與宜蘭間只需二十分鐘的車程外,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新址會不會重蹈台南站址的覆轍,成為一個對誰都不方便,超級龜速的選擇?此外,對習慣了慢活的宜蘭人來說,新的速度,又將帶來哪些衝擊?

拉開歷史的縱深,從吳沙入蘭起,到日治時期鐵道的通車,每一次的重大交通建設,都為宜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比較特別的是,兩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過去讓這些影響多半停留在沖積平原之內,直到雪隧開通,疆界首次被打破,但對某些人來說,快,總是還要更快,高鐵入蘭,便在這樣的「期待」下出現。

本期的【通往何方】〈新鐵入蘭陽――尋找宜蘭的步調〉一文,撰述林靖豪即透過歷史的耙梳,以宜蘭開發史上的每一次重大交通變遷,帶出該地獨特的人文風貌,與聚落間隱而未見的拉鋸與角力。與此同時,一如文中受訪者所言,高鐵完工後將吸引更多房地產或商業投資(其實早已展開),對農地、傳統市場和老店造成更多衝擊;而即便它縮短了北宜兩地的距離,但只要地方上的大眾運輸沒做好配套,無論是本地人或旅客,照樣會面對因塞車而使得交通依然不便的窘境。

高鐵將把宜蘭帶往何方?林靖豪的報導,值得一讀並深思。

本期另一篇與公共事務有關的報導,是筆者所寫的【藏美日常】〈城市的容顏――在都更成功之前〉。坦白說,本系列規畫之初,原希望能挖掘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美感,但從第一篇的字體開始我們便發現,儘管台灣處處美感閃爍,但只要抬頭一看到滿目瘡痍的市容――生鏽的鐵皮屋頂、髒亂的建築外牆、凌亂的電纜、肆無忌憚朝向大馬路的排油煙管等,那巨大無比的「城」痾,還是叫人立刻沮喪了起來。

所以這麼說吧,望向太陽並非是要逃避其後的陰影,相反地,文中提及的正濱漁港、後巷彩繪與赤峰街等正面案例,無非是為了讓大家先對美有所辨識、感動,從而,才會想要行動。

沉痾是世代堆疊的結果,自然也需要等待長的時間才能翻轉,《經典》將繼續地帶領讀者挖掘這過程中,所有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與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