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想想】毛埡壩白塔——拍照的儀軌

撰文.攝影/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拍過那個地方(或人)的照片。」

同業間在調照片的時候,常常會如此回答。但這多半為了應付填充版面的應景需求,真正的回應還得有時間與環境說明。

「會不會對遠處同一地景(或人)重覆地拍照?」「會的,除了是另一種長時間的縮時攝影,為了彰顯地景周遭的變化之外,就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意義。」我會如此地回答。

旅行加攝影算是兩件事,因為旅行時每日所見大部分皆是新鮮,在新鮮中唯有更重要的刺激才會有拿起相機拍照的念頭。這個拍照算是一種「銘記」效果,但旅途結束後的照片整理才是重要,那才會讓銘記真的成為個人旅行的「見證」,但如果是重覆旅行某地,重覆對某地景拍照,那應該是昇華成為一個儀軌。

一九九○年的秋天,當時我已把工作辭退,並選擇青藏高原主題當成是個人記錄的重點。邀著藏族朋友一起遊歷四川甘孜州,我們隨性地旅行,要嘛借住他朋友家,要嘛住招待所,間或搭帳篷,隨著一起吃糌粑、喝酥油茶。觀察他們的起居坐息,勤作筆記與拍照,大山大水裡的每天生活都是新鮮的探索。在我們住在四千五百公尺海拔理塘毛埡壩邊的小空屋時,緊鄰著六百平方公里的毛埡草原,除了牧民的黑褐色犛牛毛帳篷座落其間,草原上點點滴滴的牲群犛牛、綿羊與馬匹,都是拍照取材的絕佳場所。我注意到草原中央有一座白塔,思索著如何拍照?我知曉因為這裡相對單純的環境,人們在被大自然恩寵遺忘下的惡地裡簡單辛苦地生活著。於是隔日我起了個早,冷冽的空氣加著狂風的呼嘯,拎著400mm的長鏡頭與腳架,在老天爺給的稍縱即逝的一抹陽光恰巧投在白塔上時,我拍下了這一幕。鮮明、簡單、平靜與安詳,把我對青藏高原的初步印象都投入這張照片裡。

我終是順利完成了記錄高原的《在龍背上》一書出版,但對於五年間在高原上學習的一切,是否有些回饋的可能?也因為對於牧民的了解,因為季移無固定居所的特性與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小孩幾無上學的可能,也因此眼前牧民的生活幾乎與著數百年前的祖先並無太大不同,在教育與醫療上都是盲點,於是嘗試從較容易的醫療上著手。我找到一位夥伴願意與我一同執行「馬背上的醫生」計畫,而當九五年我們順著青藏高原東邊的四川甘孜州的川藏公路南北線,尋覓未來醫療援助計畫的執行點時,也回到了理塘,那時雨雪侵襲,我想帶著隊伍一探一小時車程外的毛埡草原,執意前往;結果我們到了毛埡壩,暴雨被我們拋在後頭,停在白塔後,回頭一看一道完美的彩虹掛在白塔的上空,遠處陰霾的雲層看出定是大雨傾盆,雖然是塔的背面,但彩虹的加持更是重要。也因為這道彩虹的出現,說也奇特,我們後來的計畫就選在理塘。到二○○八年為止,總共幫青藏高原東部的四川甘孜州培育了三百二十六位鄉村醫生。

也許是這兩次美好的經驗,僅要去理塘,我們總會去毛埡壩,在壩子裡看看牧民、藏篷、犛牛,去看看四處鑽出,好奇站立警戒的旱獺與天上盤旋的鷹鵟。當然定會跟老朋友——白塔打聲招呼、拍個照,於是會有晚秋背景,白雪皚皚的照片。直到我們準備將計畫移到青藏高原中心時,我特意去毛埡壩待了一天,也去白塔轉了幾圈,而當天的天氣很好,陽光燦爛,天上的雲朵更是精采,有種白塔已展現最好的樣貌跟我告別的感覺,我當然也拍了照。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一抹陽光 ↑ 在稍縱即逝的一抹陽光恰巧投在白塔上時,拍下了這一幕。鮮明、簡單、平靜與安詳,對青藏高原的初步印象都投入這張照片裡。
彩虹 ↑ 到了毛埡壩,暴雨被我們拋在後頭,停在白塔後,回頭一看一道完美的彩虹掛在白塔的上空。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