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279

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為南台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有段時間,略顯尷尬無奈。談古蹟,它的風華總被台南蓋過;談現代化,台北獨占鼇頭;談產業,它轉身奔馳的速度,又遠不及新竹、台中與台南……直到近日護國神山台積電確定將進駐設廠,高雄人,可否迎來下一次的翻轉?

事實上,高雄以其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在台灣的產業發展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在韓國的釜山崛起之前,它是全球第三大港;在科技產業搶盡鋒頭前,以中鋼、台塑為首的重工業,大本營就落腳於此;超過三十年的時間,它與台北市爭鋒,並列為全台唯二的直轄市;更別說在台灣民主萌芽的階段,醞生美麗島事件的它,根本就是聖堂的等級。

高雄故事多,難以一一道盡。選擇從它地表上阡陌縱橫的鐵道說起,無疑最不會漏掉任何蛛絲馬跡。橋頭線、旗尾線、濱線、岸壁線、臨港線、中鋼支線……包括近年的捷運與輕軌,每一條路線的誕生與消失,重建與轉型,都是高雄演變的軌跡。

由《經典》撰述林靖豪所寫的〈舊驛新城——銘刻在鐵道上的高雄城市史〉,是他所企畫的【通往何方】系列的第二篇。以交通建設談城市變遷,他深入淺出的筆,緊貼著城市的呼吸,讓人在沉湎於閱讀高雄的同時,也好奇下一座城市的身世,會是透過哪一種交通建設串起?

【草葉集】系列的〈調香尋味——台灣香料新拼盤〉一文,則是文稿召集人潘美玲另一篇芳香四溢的力作。短短四千多字,她寫人、寫食材,寫國家與飲食文化,也寫一整個時代。在她精采的文字魔法下,以食材為主的植物,觀之賞心悅目,聞之食指大動,咀嚼再三,則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最後,【藏美日常】這次寫的是〈將就文化下的反美學——台灣學生制服〉。礙於台灣獨特的殖民歷史,學生制服,一直被視為當權者的統治工具之一,多數人談它時,焦點都放在對於權威的對抗戰,以致於它在氣質的涵養,紀律的建立、美感的養成等功能上,多數人不是無視,就是無感。

不得不說,一開始寫學生制服時,最怕聽到的就是「見仁見智」四字。但美或不美,終究有一個公約數,台灣有認真設計的學生制服,但更多的卻是在布料、剪裁、顏色上都敷衍了事的學校、家長與廠商,逆風書寫,只因為它是陪伴學生們最久的一套服飾,如能喚醒大家的重視,也算是播下美感的種子。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