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在災疫面前,要懂得低頭

撰文/王思熙

一、人性的美麗與哀愁

世界變小了,距離變近了,人情變冷了,天氣變熱了。一場看不見盡頭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人性的美麗與哀愁。

新冠病毒肆虐兩年了,人類還在和病毒激烈戰鬥中。

為了戰勝病毒,人類研製了疫苗,作為抵擋病毒攻擊的盾,病毒用各種變種的毒,作為攻擊人類的矛。一波波的防疫工程,一波波的攻擊號角,在世界各地響起,並且烽火遍地。

當病毒變種的矛,與人類疫苗的盾,還在激烈交鋒的時候,人性卻已出現裂痕了,而且裂痕還在繼續擴大中。種族、宗教、政治、仇恨、生活方式、經貿往來、傳統信仰、意識形態、自身利益、與國際現勢的衝突等,讓人類在這場戰役中削弱了抵禦能力,增加了病毒的猖獗。

二、疫情吹皺一池春水

世界各國到處兵荒馬亂,人心潰散、政府失能、醫院癱瘓、工廠停工、商店停業,封城的封城、鎖國的鎖國,人人自危、家家自保,在病毒面前,自傲的人類顯得相當脆弱。

從宏觀的人類歷史看,各種傳染疾病,各國時有所聞,但從沒有像這次新冠疫情來得既猛且快。病毒從二○一九年十一月進入人類社會並開始流行至今已近兩年,病毒的一再變種,人類抗疫之路顯得顛簸蹣跚。

這是一場既艱且遠的抗疫之路。拜科技之賜,世界已小到足以摩肩接踵,人與人的距離也近到可以聽到彼此呼吸聲音,使得病毒可以無所不在,藉人繁衍。現在,新冠病毒已不再是某國某地的有限疫情,而是世界各國無一例外的無限疫情。

遺憾的是,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或為求自保,政客往往藉機煽風點火,操弄偏見言論,帶動風向,製造歧視與對立,玩弄所謂的民意,讓人與人之間,各有猜疑;國與國之間,各有算計,人類抗疫行動,各吹各的調,仍然像一盤散沙。

但不論是「人人自掃門前雪」也好,「不管他人瓦上霜」也罷,擺在眼前最可怕的是「借疫」興風作浪,製造種族歧視、國家仇恨、宗教衝突,讓原本就難以收拾的疫情,更雪上加霜。

三、出鄰已彷若陌生人

現在, 世界人口愈來愈多, 已逾七十八億人,人口密度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實質距離愈來愈短,但對疫情的恐慌與防範,讓人心的距離從咫尺變成了天涯,變得既冷漠又遙遠。

過去常掛在嘴上的「遠親不如近鄰」,意味著鄰居的濃濃人情味與和諧之美;現在,聞疫色變,鄰里之間已成了「近鄰不如遠親」了。病毒來襲,大家「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鄰居見面最好不交談,相遇了最好口罩掩面,咫尺變成天涯,熟人形同陌路,這是「明哲保身」的有效方法。因為,病毒就在你身旁,靠太近了,難保不惹禍上身,誰能不害怕?

量體溫、戴囗罩、勤洗手,保距離、不群聚、少出門、打疫苗,八大行業暫停營業,夜市停擺,成為防疫的無奈。於是一「罩」天下,口罩不離身,盡量少出門,甚至繁華之地可以一夕空城。新冠病毒的威力,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是對人類最可怕的覇凌。

四、人類史無前例的浩劫

不可諱言地, 這是一場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浩劫, 染疫確診人數已超過一億六千萬人, 因疫死亡人數亦近三百五十萬人。這些數字還不包括數以倍計、難以統計與隱性的染疫和死亡人數。

疫情蔓延時間之長、擴散地域之廣,染疫與死亡人數之眾,都是人類史上絕無僅有。不知以後的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是否會大書特書,感嘆此時我們的自私與愚蠢?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不是文學的感知,而是現實的寫照。疫情發生之初,各國隔岸觀火,疫區人心惶惶,封家的封家,封城的封城,但看在其他多國的眼裡,卻是幸災樂禍,用藐視人權加以冷嘲,以剝奪人民自由加以熱諷。甚至大肆渲染亞裔帶疫,無端引發了種族的歧視與衝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客的自大與偏見,讓星火燎原,然後他們躲在層層防護的安全之地,以置身事外的姿態,繼續操弄疫情,增加仇視與混亂。他們不在乎貧窮落後國家底層民眾染疫後,求救無門的哀嚎,也不在乎往生者家屬呼天搶地的喪親之痛,更不在乎醫療體系癱瘓,醫護人員見死難救的無助;以及病人一「氧」難求,一具具屍體被抬出的無奈。

火葬場日夜焚燒屍體,烈火燒熔了火爐,不少家屬選擇就地焚燒,即便如此,還有許多人「死無葬身」之地,連一小塊埋葬屍體的地方都沒有,讓人懷疑,這是人間,還是地獄?

五、三界火宅,人人自危

整個地球都應該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都是不可輕忽的一部分。如果能讓萬物各安其分,各居其所,各盡其能,各負其責,世界就是個色彩繽紛的樂團,也會是個和諧無爭的美麗天堂。

偏偏人類無止盡的貪婪、難以抑制的瞋恨,不識因果的無知、毫無同理心與同情心的傲慢、與彼此不信任的猜疑,不知道天生萬物必有因,也必有用,盲目而狂妄的高喊「人定勝天」,以「君臨天下」的姿態,把萬物當芻狗,予取予求,破壞了生態的平衡,只為了要得到「更好、更多、更舒適、更便利」的生活。

因為人類的一己之私,生物界與物理界的平衡被破壞了,大量的雨林被砍伐,棲息在雨林之中的生物失去棲息之地,生存岌岌可危,甚至早已滅種或瀕臨滅絕之中。石油從地下被源源不絕地抽取,讓人難以想像當石油被掏空之後,地底下的生態會發生何種巨變,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

大山也正被開腸破肚,人類貪得無厭地從中挖掘大量各式各樣的礦產,生產那些生活上可有可無,甚至是不應該有的東西,如各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

是人類破壞地球生態平衡在前,然後又為追求經濟高度成長在後,造成空氣汙染,產生氣候變遷,影響了各類生物的生存,引來大自然的反撲,這都是人類引火自焚、咎由自取的結果。

六、天災人禍起於過分

除了缺乏同理心之外,人類因過分貪婪而失去了同情心。天地萬物本具相輔相成、相生相剋的作用,各安其分,足夠就好。可惜,人就是不知足,沒有的時候想擁有,擁有了又想要更多;有了這樣東西,想要其他東西;有了安身的平房,想要更安適的豪宅;有粗食想美食、有家禽想野味;為了滿足難以填滿的口慾,人類大量飼養家禽家畜,還肆無忌憚地捕殺野生動物,無視動物的生存權與面臨被殺害的恐懼。其實從萬物觀點看,眾生平等,誰說人是「萬物之靈」?以目前人類的行徑,在萬物的眼中,人類簡直是最凶殘的殺手。

此外,人類的目光如豆,沒有同體心,看不到整體共好的寶貴。

放眼宇宙,至今為止,整個太陽系中,只有地球具有生命形態,如果把地球看作萬物的家,萬物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每個分子都具有應得的地位,都負有平衡生態的責任。然而人類太聰明狡黠了,總想占地為王,稱霸萬物、濫殺無辜。萬物共生的平衡生態,緊隨著人類日益坐大的傲慢與野心,逐漸土崩瓦解了;「物」怨頻傳,大自然開始起義抗暴,向人類宣戰,這就是「天災人禍」頻傳的原因。

七、人類必須適可而止了

證嚴上人語重心長地說,這次的疫情,就像是一場「大哉教育」。疫情實質上是一種警示,它正在警告我們:人類做得太過分了、政治人物的偏見做得太過分了、人類對欲望的追求太過分了,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太過分了、人類對其他動物生存權的藐視太過分了、人類對經濟成長的重視太過分了、強權國家對自我利益的擴張太過分了⋯⋯。

疫情期間,人類確實必須好好地閉門思過,好好地自我反省。追求美善的生活固然無可厚非,但先決條件是,不能以賤踏弱勢族群或其他生物的生命,來滿足自己的華麗需求。認識到「人類與萬物一樣,都是地球的子民,而不是上帝」,地球才能歸於平靜。

人類濫墾濫殺的作為,應適可而止了;種族與種族之間的仇恨,應適可而止了;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衝突,應適可而止了;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應適可而止了;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之間的對立,應適可而止了。我們的地球需要休養生息;我們的世界需要偃武休兵;我們的社會需要冷靜和諧;各國的人民需要和平安樂。

八、向天懺悔,向地感恩

一向廣受世界各國肯定,也自詡自己是全球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最近疫情也急轉直下,確診人數驟增。可見得在疫情之下,沒有哪一個人是局外人,每一個人都是當事人。

病毒六親不認,也不會分親疏,而且它還在不斷變種,變得更毒更強,敢招惹它,它必如影隨形,直搗人的心肺功能,發病後即便治癒了,也會留下嚴重後遺症。

所以,防疫專家告訴我們,當前應對之道就是:靜止、少移動、不碰觸、不招惹、修正不良生活及衛生習慣、少葷多素,承認人類的脆弱,揚棄種族的歧視與偏見,去除強國本位的自大與傲慢。全球應團結互助,做自己的貴人,也做別人的貴人,知錯能改,才能熬過疫情的黑暗,迎來回歸常態生活的曙光。

「仰頭向天懺悔,低頭向地感恩」,懂得懺悔,才能知所收歛,懂得感恩,才能知所付出。用懺悔與感恩的心,虔誠期待人人自愛,祝願疫情能夠趕快消弭,人人平安。

在迎接後疫情時代來臨時,我們也希望人類能牢牢記住,新冠病毒疫情帶給我們的大哉教育,並從大哉教育中記取教訓,學會好好善待環境,好好善待生命,好好善待自己,好好善待周邊的每一個人,好好還給後代子孫一個健康乾淨的地球,還給人類一個免於恐懼的小確幸。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