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94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家附近的小公園,那是可以俯瞰整個台北盆地夜景的台地邊緣,大小工廠林立著,青年在夏夜裏依著涼風練習著舞步,那是一群在此工作的東部阿美族年輕人,遵著傳統,空閒時相約練習。是強迫也好,是自發也好,跳著祖先流傳下來的舞步,唱著祖先代代遞嬗的歌詞,面對山下燈火絢爛,我竟極端羡慕起來。

十幾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座小鎮上的午后,看到當地的小男孩與小女孩如何自傲地穿上蘇格蘭裙,投入鄰里間的傳統舞蹈比賽,小男孩面對我們這些外來者,在鏡頭前所流露出的自信,其父母師長更是毫不保留地嘉許與驕傲其子弟的表現。我憶起了幼時曾看到父親隨著鄉裏的子弟戲團,於廟前粉墨登台的情景,而這些記憶片斷,在被投入填鴨教育的體制裏,竟彌足珍貴與鮮活。

時間的巨輪滾動著,大環境也終能變化。在經濟的帶動下,逐漸富裕的島嶼已不再是需要憂慮能否溫飽的問題,政治的桎梏也在民眾的逐漸甦醒中鬆脫。

但令人憂慮的是,歷年來的文教環境幾以滿足執政者的意圖為企圖,各朝政權,分別各自蓄意刪選編纂對其有利的人文教育內容。長期被制約下的文教環境,在解開束縛後,反而多的是爭執,多的是衝突。經歷日治時期的台灣,對時代的認知,是絕然不同於二戰後隨國民黨撤退來台的大陸移民。歷史的無奈,是權力者擁有一切,這個一切還想擁有被統治者的心靈。這樣的隔閡,在今日或許依著台灣對政黨的迷戀,而被撕裂成兩個族群的主因之一吧。

能否特別著墨於台灣歷史,能否坦蕩地書寫出一塊歷史,成為了《經典》創刊以來不可承受之重的使命。多年來的探索,我們清楚地了解台灣的長處應在多元,從荷西、明鄭、清領、日治乃至民國,這四百年來,一路長河蜿蜓,儘管不是順遂,儘管其中有險灘、有伏流、有波濤,但這條名為台灣的河仍廣納,仍滔滔。

台灣文教四百年,《經典》做的是拾風中葉,淘長河沙的浩大工程。得感謝《慈濟月刊》與出版部的鼎力挹注,《慈善》與《醫療》二書亦終能順遂!再感謝慨然執筆相挺的學者專家,讓這四部書有了更紮實的內容。

歷史的長河仍然不停歇,期望當代與未來,了解祖先之篳路藍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