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域】無遠弗屆 疫情催化的零接觸生活

撰文/陳芛薇(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城前最後一次在外吃飯那晚,好像世界末日。」回到新加坡工作多年的朱台新描述。為了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新加坡二○二○年四月初也像許多國家,下達封城令,停止實體上班上課,只有登記在同一地址的親友能相聚,祖父母見不到孫子女,情侶也見不到彼此。

為了因應幾乎全天候被關在家的生活,朱台新與友人發展出各式線上活動,「我們工作時會開語音,邊聊邊工作,休閒時間唱線上KTV、線上打麻將,朋友生日時,叫外送食物給他,再開線上會議慶生。疫情最嚴重時期,大家都仰賴這些有的沒的度過。」朱台新說。

新冠肺炎疫情從二○一九年底爆發至今,數十億人被下達禁足令,在家遠距上班、上課、活動。拜科技進步之賜,薄薄的電子螢幕讓人們仍得以與外界連結,零接觸生活成為一種常態。電信營運商愛立信(Ericsson)觀察民眾對遠端工作、遠端醫療、虛擬體驗經濟、自動化商務的接受度都明顯提升。

遠距醫療意外嘉惠偏鄉

當深怕被傳染新冠肺炎、人人自危的氛圍下,第一線醫治確診患者的醫療場域成為「最危險的地方」。若能透過智慧醫療遠端醫治,將可降低醫護人員因近距離看診的感染風險。

花蓮慈濟醫院二○一九年開始的遠距會診,解決了隔年居家隔離者或確診者的醫療需求。醫生可以用高畫質視訊為病人看診,藥品則請家人自取,實現病患不出門也可看醫生的需求。

「現代的病毒、細菌無所不在,疫情過後,醫療機構要對新感染性疾病有危機意識。這類非接觸醫療在疫情後仍會繼續存在。」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指出非接觸醫療將是未來趨勢。

遠距醫療有機會補足偏鄉醫療資源的不足。此外,疫情也意外地開啟數位學習的想像。

當學習變得「去時去地化」

回到去年二月,教育部宣布要延後開學兩週,各級學校也因此開始密切演練萬一開學後疫情失控,不得不遠距教學的方式。

「不用出門上課,可以解決許多通勤時間的浪費,當然是好的。」致力於數位學習多年的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黃國禎說。

雲林縣虎尾鎮拯民國小每個學生都配置一台平板,學生對數位學習並不陌生,然而遠距教學要比擬實體教學,仍有許多要克服,「遠距教學跟現場教學太不一樣了,現場可以有互動,看見孩子反應和誰不專心,馬上點。」老師宋婉榕說。

「台灣沒有像美國、中國幅員廣大,不會因地區偏遠而無法上學,實體教育普及,品質也好,也因此線上學習發展較有限。」推出學習吧LearnMode平台的信望愛文教基金會的策略經理鐘敏豪說。

但從因疫情延後開學開始,學習吧使用人數即大幅成長,光新北市在春天學期的使用人數就比去年同期成長一百倍。反應的是,儘管教育並非往遠距教學發展,卻也因此促發教育現場的數位學習。

新北市新店直潭國小老師簡怡欣因為停課而接觸了學習吧,並受訓成為科技化學習種子教師。短短幾個月,已成功在中高年級的課堂上有了不少科技輔助教學的有趣應用。

數位教學的出現,並非要取代傳統教學,而是輔助。台南市安南區海東國小在二○○四年起,參加全球虛擬教室競賽,幾乎屢戰屢勝,去年更取得第四面世界金牌,並再次被總統接見。

「我想讓學生出國體驗,卻沒有出國的機會,因此透過國際專題比賽出國或用網路跨國遠端交流。」教務主任洪駿命分享初衷。海東國小以科技培力,為本來應受少子化嚴重衝擊的小校翻轉命運。

被需要的「真實」生活

「疫情可能讓人們理解到,原來有些地方還真去不了。」XRSPACE總經理陶韻智說。

XRSPACE研發並與電信業合作推出XRSPACE MANOVA虛擬實境一體機,讓人們戴上頭戴式裝置,進入數位虛擬世界的沉浸式體驗,與親友結伴去世界各地旅行、看電影、表演,甚至可以在虛擬世界一起開會、運動,不再受實體距離限制。

然而若得以選擇,人們很多方面仍是渴望實際互動。「工作我支持遠距,娛樂則是比較喜歡實體。像唱線上KTV,我們只能遠端按拍手或打字鼓勵,卻無法真正地同在一處拍手、講話。」朱台新說。力推AI技術卻也認同科技局限性的亞洲大學副校長、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曾憲雄也說,「儘管AI的確已經可以做到許多事,但像球賽、演唱會的實際氛圍又要如何用科技營造呢?」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遠距醫療的興起】

遠距醫療的興起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以手機見證結婚喜悅 ↑ 疫情阻絕各類實體社交。美國紐約一對新人以手機,讓各地親友見證結婚喜悅。(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透過鏡頭即時互動 ↑ 證嚴法師以往每年都會前往各地行腳踏訪。在疫情爆發後,以視訊替代,如新店市安坑環保站志工與證嚴法師透過鏡頭即時互動。(攝影/蕭耀華)
用平板上數學課 ↑ 直潭國小老師簡怡欣用平板上數學課,即時投影算式,以便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形。
沉浸式投影飛輪教室 ↑ 新店國民運動中心的沉浸式投影飛輪教室,讓民眾如置身於山林騎車,增加運動樂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