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島.人】海裡的親愛陌生人 身障潛水難行仍行

▲攝影/劉祐銘,劉祐銘攝影美學FB

撰文/陳松琳
攝影/台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

北角龍洞海底十公尺處,何欣茹嗆了水,死亡陰影強烈襲來,有如九歲時被火車碾過的夢魘。她掙脫教練,快速划水上升。教練也立刻跟著冒出水面,冷靜地看著何欣茹說:「現在放棄,考試就結束了。」何欣茹想了一下搖搖頭,教練說:「好,那把眼淚擦乾,我在水下等你。」雙腿截肢的何欣茹是身障潛水第一屆學員,她終於克服嗆水陰影,拿到潛水執照。

身障潛水難上加難

二○一四年時,台灣拿到潛水執照的身障者,總數連十個都不到。當時,監察委員王榮璋擔任中華民國障礙聯盟的祕書長,他曾在電視上看到國外身障者下海潛水,心想既然台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可否也來比照辦理?

障盟找到國際企業願意贊助志工和經費,但最大問題卻是誰來教?台灣雖然有許多很棒的潛點,潛水環境卻不友善,還好這時障盟找到了潛水教練陳克誠。

陳克誠是CMAS潛水系統的三星級教練,算是教練的教練,學生們都叫他「教頭」,因太太曾因腰椎受傷坐過幾年輪椅,陳克誠對身障者並不陌生,他評估應該可行。不過陳克誠沒有評估到,身障者有許多不同類型,浮現的問題也很多:聽障者戴電子耳防水到多深?脊損可以背著氣瓶下水嗎?玻璃娃娃來報名,可以收嗎……?

一般潛水員操作器材,以左手控制潛水背心充洩氣,右手控制呼吸調節器。然而陳克誠在面試時看到有個學員,右手掌竟然長在肩膀上,也就是俗稱的海豚手。陳克誠當下心想,「這樣我要怎麼教?!」

「比起一般人,」陳克誠教練說,身障者學潛水有兩點特別困難:首先是好勝心太強,在水面上會掩飾自己的恐懼,不懂裝懂。第二是身體重心難以掌握:下半身癱瘓的腳會浮起來;缺肢的則是左右無法平衡,肢障潛水者各自有其困難點。

身障潛水員也是教練

身障潛水辦了三屆之後,陳克誠意識到,外面的教練們雖然技術與經驗都好,但未必能掌握到身障者各自不同的障礙及心理情緒,為什麼不把身障潛水員訓練成教練呢?

第一批身障教練大部分是聽障教練。行前除了反覆操演教學動作,還準備了水中寫字板和防水教材,到時可和學生進行水中「筆談」。不過,溝通和自信成為這些聽障教練的最大罩門,尤其當聽障教練帶到肢障的學生,李盈潔說「連志工在旁邊都不知道該怎麼幫忙?」也因此,就算在水裡忙了一天,晚上學員們就寢之後,教練們還要比手畫腳繼續檢討當日缺失,討論隔天怎麼改進教學技巧。

不過,隔年第五屆開訓的時候,這些已經擁有自信和經驗的教練們,已成為學弟妹們心中的偶像。當時有個學員被問到學了潛水想做什麼?她抬頭回答說,「我以後也要當教練!」

難行仍行的身障潛水

從二○一四年開始,身障潛水總共辦理了六屆,共協助了九十六位身障者考上AOW初級潛水執照,四十九位繼續深造拿到AOW進階執照,並訓練出四位潛水長與十一位一星教練。二○一七年舉辦國際身障潛水論壇,邀請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南斯拉夫等國的身障潛水組織來台交流,這些國家的身障潛水基本仍以復健為主,看到台灣的蓬勃狀態都嚇了一跳。二○一八年開始,身障潛水協會也參與淨海活動,身障者不再是被動的受服務者,而能「以公益支持公益」,開始回饋社會。

不過即使如此,身障潛水還是面臨許多組織發展的困難;七年過去,台灣的潛水環境依舊對身障者不友善,從停車場到下水點彷彿是一段「天堂路」,不但要依賴志工朋友背負,甚至附近僅有的幾個身障停車格都還常被人占用。轉眼一個夏天過去,許多身障潛水員慢慢的,就離海邊越來越遠了!

也因此,身障潛水協會利用二○二○年疫情空檔,舉辦「回娘家」活動。「不只是找回那些淡出的身障潛伴,也要找回他們當初潛水的初衷!」協會理事長呂家瀅這樣希望著。

親愛的陌生人

潛水需要潛伴互相照應,但身障潛水需要的比潛伴更多一點,他們喜歡說:「你是我的耳,我是你的腿!」用手語翻譯這句話時,他們哈哈笑著,卻又忽然眼眶紅了起來,因為這是多麼奇特卻又貼切的一句話,就像泰戈爾的詩,剛好用來形容這種海底下的緣分:「曾經夢見,大家都是陌生人。醒來後發現,我們彼此互相親愛著!」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台灣的潛水環境不利身障者 ↑ 台灣的潛水環境對想要下水的身障者來說很是困難。
找出身體平衡點 ↑ 身障者的障礙部位不同,在水裡控制身體重心的方式也不一樣。教練須陪著學員逐一找出平衡點。
突破心理關卡 ↑ 比起一般人,身障者學潛水除了要克服身體障礙,心理上有更多關卡要突破,包括自己的恐懼,以及社會認知的刻板印象。
默默守護的志工或教練 ↑ 潛水運動有技術與安全的考量,每一個勇敢跳下水的身障者,背後都有好幾個默默守護的志工或教練。過程中常常需要體力、意志力和情感的互相激勵。(攝影/劉祐銘,劉祐銘攝影美學:https://www.facebook.com/youmingliuphoto/ )
以公益支持公益 ↑ 身障潛水的推動要感謝許多人的支持,「以公益支持公益」或許是回報這些支持的最好方式。
互相的扶持 ↑ 有的潛點深達2-30公尺,水流較強時,潛水員下潛或上升會以手攀繩協助,這是一個比較辛苦的過程,然而靠著學員的毅力及互相的扶持,得以一圓潛水夢。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