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之域】 「共享」的運輸 減少私人汽機車的考驗

撰文/陳芛薇(經典雜誌撰述)
攝影/劉子正(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天早晨,住在新北市永和的蘇逸華出門上班前,會打開手機app搜尋附近的機車,依地圖找到機車,按下app的租借鍵,打開車箱、取出安全帽,騎往距離四公里外的台北萬華區剝皮寮上班,下班後再騎機車回家。

想必許多台灣人對騎機車通勤的場景都不陌生,然而蘇逸華騎的並非她的私人機車,而是共享機車(全天候即時機車租借服務)。三年多前,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出現兩百台共享機車,威摩科技(WeMo Scooter ) 結合科技,讓具機車駕照的用戶,透過手機網路隨地借還,費用按照騎乘分鐘數計。

YouBike開啟的單車公共化想像

這種私有運具的公共化,在過去可能是無法想像的事。

YouBike自二○一二年起正式營運,其代表的公共自行車成功融入台灣人生活之中,成為一種交通選項,滿足用路人出行的第一或最後一哩路。

「公館站是YouBike熱點,一個停車位一天的周轉率是四、五十次,六十個停車位相當於取代了兩、三千個停車位的需求。」YouBike發言人劉麗珠分享自行車公共化帶來的改變。

但曾經YouBike在北市信義區試辦時相當不順,使用的人稀落,更被譏笑為「蚊子車站」,擔任北市交通局長時力推YouBike的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認為,市民不願意騎並非公共自行車不可行,之後在說服巨大集團繼續投資、擴大經營及優化使用經驗下,YouBike順利由黑翻紅。

但單車路網先天不足的條件,加上單車僅適合三、五公里短程運輸的特性,因此目前仍難以取代汽、機車。

從私人所有到共享契機

私人運具擁有door to door(門到門)的特性,使用方便且彈性,加上受台灣過往政策影響,騎車、開車都比搭乘大眾運輸方便許多,更壯大了汽機車族群。「每項交通選擇都會產生社會外部成本,機車族其實只付了三分之一,汽車族則是三分之二。」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交通組教授、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分析。

此外,影響道路安全的因素多,然而地狹人稠的台灣,汽機車數量龐大,仍是造成道路安全問題的關鍵。張學孔指出,台灣每十萬人口車禍死亡人數遠遠高於鄰近的南韓與日本兩、三倍。

「民國四、五十年代到現在,私人運具數成長為兩百倍、全國路網長卻僅成長為兩倍。」羅孝賢分享的數據點出道路成長遠不及私人運具,因此交通壅塞變成許多國際大都市的噩夢。

儘管私人運具無限制擴張,然而介於私人與公共間的共享運具卻成為可能改變的選項之一。

威摩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昕霈觀察,機車一天平均有二十三個小時多都閒置著,產生推動台灣共享電動機車的發想。期望一台車能被多人輪流租用,進而減少機車閒置與需求數,同時電動車也得以降緩空氣汙染及噪音。

去年,iRent、GoShare相繼加入共享機車戰局,雙北共享機車數今年已達到一萬台以上,是世界單一城市前三多的數量,且持續增加,其他六都直轄市也都出現共享機車蹤影。同時,iRent除了機車,也在全台投放兩千八百輛分區使用的共享汽車。

或許短時間內,機車購買率還看不到改變的曙光,然而養車成本高上許多的汽車,受共享汽車的影響更加明顯。電子工程師楊惠鈞數年前將老爺車賣掉後,成為租車一族,後來更是iRent共享汽車的愛用者。

共享運具是公共運輸的隊友嗎?

長期致力推廣綠色運輸的學者張學孔認為,「共享的運輸就是公共運輸,應該由政府提供基礎設施,減輕業者營運負擔,一起擴大公共運輸基本盤。像是國家前瞻計畫興建停車場,要求留20%的共享停車位,建設的同時思考永續發展,這是一念之間的轉變。」二○一七年推動共享汽車的iRent也認為,「國外如Zipcar、Car2go共享汽車成功推動,須與公部門密集配合並且結合大眾運輸,才能夠擴大。」此外,各家業者的大數據也有助政府做好交通規畫,「像是公車路線、停車格等調整。」GoShare表示。

台灣汽機車數量連年正成長,減少私人機動運具數仍是漫漫長路,共享運具的出現成為一絲改變的契機。此外,除了政府須在交通政策上大刀闊斧、多元創新,更需要你我的環境永續發展意識。每項資源都極其有限,你我在每次出行的交通選擇,都可以使我們離更安全、宜居、永續的生活更近一點。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加強清潔 ↑ 有別仰賴人力辦理租借的傳統租賃,共享汽機車讓用戶透過手機app租借 。新冠病毒疫情間,人員加強清潔,確保用戶得使用乾淨車輛。
排隊等YouBike ↑ 苗栗農工學生排隊等YouBike,準備騎往車站再轉乘火車。
還道路於慢行者 ↑ 友善道路設計有助提升綠色運輸,北市重慶南路縮減車道,還道路於慢行者。
公車式小黃 ↑ 距離山下市區半小時車程的高雄旗山中寮里,人口外流嚴重,已二十多年沒有公車運營。公車式小黃讓居民方便地上下山,實踐多元的「共享」運輸。
機車有如沙丁魚 ↑ 尖峰時刻,北市民權西路上的機車有如沙丁魚。每一百人就擁有九十三台以上機車的台灣,私人汽機車數仍持續成長。要有所改變,仰賴每個人每次出行的選擇。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