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島.人】與鯨豚同遊 保育與經濟的平衡之道

▲ 攝影/ 謝宇新

撰文.攝影/金磊

初在因緣際會之下來到花蓮,因為對鯨豚感興趣而成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解說志工,推開了通往海洋的大門,而鯨豚也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十幾年下來,除了領受到沉浸在寬闊大洋的感動、與巨鯨近距離眼對眼的震撼之外,也有機會認識了很多同樣一天到晚漂在海上,又或是泡在水裡的研究者、攝影師、船上工作人員,也看到了世界各地對於科學研究、環境保育、經濟發展、賞鯨法規等範疇的認知與行動。

當出海觀賞鯨豚這種進入到海洋現場的旅遊行為愈來愈風行,眾人愈來愈想親眼一睹生活在寬闊大洋之中的夢幻巨鯨時,如何在保育、經濟、法規等方面取得一個平衡,就會是個關鍵課題。

共生之島:御藏島

從航行了一整個晚的交通船踏上碼頭時,很難不注意到面前崖壁上斗大的標語「人與環境共生之島」:御藏島(Mikurajima),位於日本東京南方兩百公里,伊豆七島之一,與世隔絕的小島,也是一個能夠下水與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 Bottlenose dolphin)共同活動的夢幻之島。

從數千年前日本的繩紋時代就開始有人類居住於御藏島,瓶鼻海豚也持續出現在不同時期的文獻紀錄之上。不同於和歌山縣太地町有著捕殺鯨豚的傳統文化,一直以來御藏島的住民就與世代都圍繞著島嶼棲息的海豚和平共處,甚至有種「海豚就在我家外面」的理所當然與驕傲感。「人與環境共生之島」這句話,說明了御藏島居民的生活態度,而島上一切也真的是當之無愧。

當地與海豚共游這項活動出現於一九九○年代初期,而御藏島居民為了了解此事對於海豚的影響,共同出資於一九九四年開始進行海豚個體的Photo-ID辨識。而這樣的公民研究行動,至今已辨識出超過兩百五十隻的個體,並了解到更多關於這些海豚的故事。

生存在御藏島的海豚數量,平均在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隻左右,也代表了周邊海域的環境條件,諸如食物、空間,大概能夠承載這樣的海豚隻數。其中大概有三十隻海豚,從開始調查至今都還生活在島嶼周圍海域,甚至已經建立某幾隻海豚家族的三到四代家族系譜圖。每年新生的幼體則約十隻左右,然後大概有兩隻會消失。這些海豚也可能會移動至別的區域,就此定居於外地,又或者歷經數年之後再次回來。

除了自行募資招聘人員持續研究當地海豚之外,御藏島的觀光發展協會也隨著運作經驗增加、船家與遊客的意見反應,逐步訂定出完整的出海跟下水規範。例如,最基本的不能觸碰動物(這個應該是到哪都要具備的基本認知),利用不同顏色旗幟來標示與管制一艘船單天不能出海超過三趟、單趟出海的時間限制等等。另外,為了維護居住環境,島上禁止露宿或紮營,只能留宿在居民經營的民宿或村營小木屋,才不會讓島上隨處都是遊客安營紮寨的景象。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希望在發展與生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而島上的住民也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在跟當地朋友聊天時,聽到他們口中常說的「如果要過東京的生活,那到東京去就好啦」,每次都還是會覺得既欽佩又感動!

不論在世界上哪個海域,能夠有機會跟這些對自然環境、野生動物、保育研究,同樣抱有希望與熱情的夥伴一起出海工作的時候,由於很清楚知道彼此都是熱愛著眼前正在進行的事情,且都希望能夠靠自己的力量讓它更好,也就更容易心有戚戚焉地產生共鳴!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大翅鯨母子檔 ↑ 在東加海域常有機會碰到大翅鯨母子檔,大翅鯨寶寶對眼前世界充滿好奇。
大翅鯨躍身擊浪 ↑ 大翅鯨躍身擊浪,以體側離開水面,在空中拱起背部轉身,大多以背部著水。
瓶鼻海豚 ↑ 日本御藏島周邊海域,水深不到三公尺的離岸範圍,經常可目擊到活動於附近的瓶鼻海豚,與當地自然環境世代共存。
海豚是群體活動的生物 ↑ 海豚是群體活動的生物,有強烈的夥伴及親緣關係,彼此也會協助照料幼豚。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