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緬甸 和平之難

撰文.攝影/Brennan O`Connor

沒有平等也沒有和平

族人對境內少數民族的偏見始於一九四八年脫離英國殖民地。然而真正發生衝突的時間,則可追朔到西元九世紀,當時從北印度遷徙到緬甸的緬族人,擊敗當地的克欽族、孟族等逐步取代成為人口最多最強勢的民族。

一九四七年,緬甸臨時政府領袖翁山與撣邦、克欽邦與欽邦簽定《彬龍協議》(Panglong Agreement),讓這些邊境少數民族享有充分自治,目的為建立統一的緬甸聯邦。《彬龍協議》特別給了撣邦一項如果在現行制度下不滿意,可以在十年內退出聯邦的特別權利。

五○年代中期,經過數年與少數民族及共產黨的爭戰,緬甸國防軍開始在撣邦培植其勢力,許多少數民族的將領們紛遭拔階。這些舉動破壞了撣邦與其他東北邊境少數民族幾個世紀來享有的民族自決與自治權。

一九六二年緬甸國防軍總司令尼溫(Ne Win)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任命自己為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主席。緬甸曾經是魚米之鄉,並自負為亞洲教育水準最高的區域,卻在尼溫執政期,強行推動經濟國有化與進行鎖國政策,將緬甸帶向毀滅一途。一九八八年尼溫下台。

二○一一年以前的緬甸一直是軍人執政,直到二○一○年舉行民主選舉成立新政府才改變這一政治形態。從一九四九年以來,克倫邦從未簽署《彬龍協議》,直到二○一二年簽訂了歷史性的《全國停火協議》方才結束了長達六十二年與緬甸國防軍的爭戰。

軍人執政與軍事衝突導致國內經濟長期的不穩定,人民只得向外尋求謀生之路。據統計,泰國境內約有兩百萬緬甸移工。而緬甸最大的鄰國中國,並不允許引進緬甸勞工,然而據估計,中國境內約有數千名非法勞工。家中生計,端靠這些海外移工們匯回的薪資維持。

看不見終點的庇護慘景

黃昏時分我們來到了陶庫姆德爾(Taw Ku Mu Der),克倫邦內穆特勞區(Mutraw)的小村落,在大部分村民們撤離該村落後,這裡只留下一片詭異的靜謐。山腰上,我們發現了四個住在這裡的家庭正忙著準備晚餐,其他村民則在陶庫姆德爾發生抗鬥時四處逃竄。十天前戰事發生,許多村民在慌亂中,僅能隨手抓幾件細軟就這樣落荒而逃。

塔瑪都計畫擴展一條軍事道路,以連結山區其他兩處軍事基地。由於這條道路位於克欽獨立軍的控制轄區,克倫邦表示,塔瑪都未經同意就在他們的管轄區進行軍事行動,嚴重違反了《全國停火協議》。政府軍的此項挑釁舉動,讓戰火立即升起。

二○一八年五月中旬,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來同意暫緩軍事道路的修建,「考量到克倫民族聯盟的想法,塔瑪都將暫緩從海埔(Khay Pu)到勒姆帕勞(Ler Mu Plaw Road)的道路工程。」但據當地報導,到二○一九年一月,塔瑪都派出士兵保護該地區的道路建設,並隨機砲擊了數個村莊,迫使村民逃離。

表露無遺的滅族罪名

二○一七年緬甸軍政府對羅興亞人展開了殘酷無人道的滅族行動,約七十四萬兩千名羅興亞人被迫逃離若開邦前往孟加拉尋求庇護。他們加入的難民營,當時裡面已有近三十萬的難民。

據難民描述,他們遭受慘絕人寰的對待:緬甸士兵強姦他們的婦女、放火燒毀他們的家園,想逃跑的人則會遭到士兵恐怖射殺。

開車來到位於孟加拉的庫圖帕朗難民營(Kutuapalong Rohingya refugee camp),我臉上驚訝與震撼的表情表露無遺。塵土飛揚的貧瘠山丘,周圍到處都是竹搭帳棚,綿延一片看不到終點。

羅興亞公民協會的員工告訴我們,在孟加拉新蓋設的難民營裡,難民稠密的人口數與毗鄰相接的茅草屋常讓孩子們迷路。這時協會員工們會利用擴音器廣播,幫家長們找回迷途小綿羊。然而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如此幸運。烏姆.海亞(Umal Haya’)兩個月大的嬰兒穆罕默德.賈伯(Mohamed Jaber),就被同樣是羅興亞的難民搶走。

和平從來就不曾真正到來

去年海牙國際法庭內,翁山蘇姬為緬甸政府在羅興亞問題上涉嫌犯下種族滅絕罪進行申辯的同時,法庭外聚集了部分少數民族團體提出共同聲明,譴責緬甸國防軍在若開邦與其他區域進行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行為。

「現在世人看到緬甸國防軍對羅興亞進行的這些殘暴兇行,過去克倫邦一直承受著,只是當時無人揭發。」瓦庫舒說道。

「翁山蘇姬從未真心處理緬甸與少數民族間的和平議題。」獨立分析家大衛.思科特.馬西森(David Scott Mathieson)說,「她說服民族武裝組織在她成立更民主的政府前,暫緩簽署和平協議。然而選舉過後,她的和平方式竟然是與軍方同步調。那樣的作法絕不會有永續性的和平,而是種下分裂與衝突擴大的因子。」馬西森說。

翻譯/李月滿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參加兒童節活動 ↑ 數百名平民刻意繞開國防軍,參加村莊小學的兒童節活動,是動亂中難得的平靜。
被緬甸軍隊遺棄的童兵 ↑ 被緬甸軍隊遺棄的童兵,受訪當時遮住了臉以保護自己。
倉皇地逃離 ↑ 居住在衝突地區的村民倉皇地逃離了一次次戰爭,身後的返鄉之路煙霧瀰漫,愈顯遙遠。
成為泰國移工 ↑ 經濟的不穩定,也讓緬甸人選擇成為泰國移工。
參加新年活動 ↑ 年輕孩子在克倫州一個村莊裡參加新年活動,舉著克倫國旗,在超過一甲子的戰火下,和平希望仍然飄揚著。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