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摘】黑潮島航 一群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撰文/吳明益、張卉君等
圖片提供/大塊文化

們是位於島嶼東岸、太平洋西岸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一九九八年由一群熱愛海洋、著迷於鯨豚的超級粉絲們組成。由於組織全名實在是太長了,我們常被簡稱為「黑潮」,靈感來自於終年流經台灣帶來豐富漁汛的北赤道洋流。

這群海洋的超級粉絲團裡有作家、學者及鯨類的研究人員,從體制內出走的教師,渴望海洋靈光的書寫者、創作者、記錄者,以及各種純粹嚮往海洋的靈魂……,來自多元背景的成員構成了「黑潮人」的模樣,二十年來不斷流動且開放地聚合著,如同潮界線一樣隨著海流逸入逸出,卻始終保持著和海上黑潮一樣「溫暖」、「清澈」、「堅定」的組織體質。

「潮是科學,黑是詩。」作家吳明益曾這樣形容陸上「黑潮」。

我認為這幾個字精準地掌握了陸上「黑潮」既富有科學精神,又蘊含人文關懷的特質,如同大藍海洋斑斕交錯的海流,「黑潮人」各具風采又蔚然連篇,如同被海洋召喚而來的各方水手,從對大海好奇、探索,到觀察、記錄、系統式調查,開始更加著迷、耽溺,那份痴愛讓「黑潮人」頻頻向陸上的朋友布道,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海上航行,源於被鯨豚的神祕所牽引的「海域生態調查」;為了吸引更多人走向海,我們發展了各種強調自然體驗的「海洋環境教育」;還有那些陸地帶來的傷痕呢!持續追索海洋受傷的複雜成因,只為強而有力地傳達給人們,因而有了立場溫和而堅定的「環境議題倡議」。

其實只需稍稍窺見這群海洋狂熱分子的樣貌,應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黑潮人」看似隨興直率溫和,但只要一談海就能瞬間引燃狂熱,那瞳仁裡閃動的火光,純粹是真愛。
於是,「島航」這個計畫就在「黑潮」二十歲時成形了。

島航計畫

距離十五年前、二○○三年的「遶島」行動,我們身邊的海域和地景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湛藍水面之下是鯨豚以及各種海洋生物的家,當陸域的過度開發、空氣汙染、垃圾和缺乏管制的漁撈行為,造成海中生態系統的崩毀;棲地喪失、誤捕混獲使野外族群的存續遭受到威脅,甚至面臨滅絕的危機──「海好嗎?」

對於台灣周遭「藍色國土」現況的擔憂與焦慮,就這樣伴隨著十多年來如影隨形的「遶島」傳說,讓「黑潮人」決定順應來自海洋的深切召喚,再一次策畫了島嶼航行的壯遊行動。

在二○一八年的「島航計畫」中,我們以海洋生態指標性物種「鯨豚」為主體,設定「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聲音及噪音」、「海水溶氧量」三大項檢測重點,作為掌握海洋健康狀況的三大指標,在重要河川出海口及開放性水域等相對平均距離選定五十一個檢測點進行科學調查與記錄。

駕著十五年前遶島的老夥伴「多羅滿號」從花蓮港出發,逆時針遶行台灣海域一圈,並擴及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海域範圍,在二○一八年五月三十日到六月十日之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島航」行動。

第一階段「島航」返回花蓮之後,部分人員再次於六月二十七日前往蘭嶼進行全島海域的調查,是為第二階段「島航」任務;另外考慮到航程順暢及安全性,放在第三階段針對中部海域的補充調查,則是在七月十七日到七月十八日於當地租船進行,終於在七月十八日嘉義八掌溪外海,完成了島航計畫的五十一個檢測點調查,完整建立了台灣第一筆藍色國土初探觀察紀錄。

集體的意志

自此,我們開展了另一段與島嶼、與海洋、與夥伴之間的故事。

在這趟充滿冒險、未知和各種變數的航行計畫成形之前,我們諮詢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確立三項檢測項目的研究現況,收集最新的學術資訊以確保調查的科學性及可信度;航程中多項物資和專業檢測器材如衛星標定儀器、水下錄音設備、溶氧檢測及鹽溫儀等實驗室器材,也來自各方學界商借,甚至遠從日本跨洋而來。透過企業及民眾募款、公部門計畫經費部分支持和各種友情贊助,我們籌措了足額的研究資金。

最重要的是在有船、有經費、有器材、有技術之後,還要有一群專業的研究者、創作者、記錄者、熱血志工們願意拋下工作家庭及一切顧慮,空出十六天的航行時間給「島航」:每位參與在航程中的夥伴都被賦予重要的工作角色,在有限的船隻空間裡,每一個人力都必須有效率的運用,各自在工作中互相協助、彼此支援並隨時補位。活動期間最辛苦的莫過於開著後勤車,跟著船隻遶島的地勤工作組——所有船上的、陸上的參與夥伴構成了這趟偉大的航程,這是集體意志共同堆聚出的強烈動能,源於對海的愛和夥伴之間的信任。

「這根本是《海賊王》漫畫情節嘛!」忘了是誰這樣說,我們哈哈大笑。可不是嗎?前方就是生命的起源、深藍國度的大門,海洋從未向人設限,始終等待我們投入她的懷中——如果你也準備好了,就和「黑潮」一起「成為槳」,向偉大的航道出發吧!

(文/張卉君)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台灣沿海海水表層塑膠微粒
初步調查報告
採樣瓶圖集


本附錄為「島航計畫」中以Manta trawl(表水層拖網)撈取台灣沿海海水表層所得之原始採樣瓶,並計算瓶內各類塑膠微粒個數及總配比分析結果(以下僅截錄西部海域其中四個測點)。

西部海域(含澎湖)

西部海域共計十七個測點,其中以八掌溪出海口、頭前溪出海口及濁水溪出海口塑膠微粒數量較多。八掌溪出海口不僅是全台最高,在這個測點也計數到最多圓形塑膠粒,占此地區總量的6.9%,遠高於其他海域。

圓形塑膠粒來源大多為塑料加工原料,推測與上游或鄰近縣市的工廠活動有關。而離島澎湖相對於台灣沿海乾淨許多,但實際上澎湖各島海岸線上皆有許多大型垃圾堆積,而非漂流於海中,是否主要受洋流及季風影響,未來可納入洋流流向及風向等因素進行分析。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多羅滿號前為「黑友」送行 ↑ 去年五月三十日花蓮漁港啟航,大夥在多羅滿號前為「黑友」送行。當時因為得知鋒面將南下,所以團隊臨時決定提前兩天出航。(攝影/林東良)
表水層拖網 ↑ Manta trawl(表水層拖網)在海面拖行撈取塑膠微粒樣本,收回後再洗網取樣。十六天的「島航計畫」,調查了台灣沿海五十一個測點。(攝影/陳玟樺)
彰濱一號海釣船 ↑ 為了克服中部海域不易航行的困難,黑潮團隊找來僅能搭乘六人的彰濱一號海釣船做搭配,人員的配置精簡多功。(攝影/金磊)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