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台灣】檸檬鯊的天堂 探索東沙島的海底世界

撰文/黃佳琳
攝影/陳玟樺

沙,是一個在高雄小港機場可以看到航班資訊, 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到機票前往的小島。今年傳出將試辦生態旅遊,但最終因基礎設施未完備而喊卡。經典雜誌採訪團隊經過數個月的申請,六月下旬終於搭上立榮包機,經過七十分鐘的飛行,來到南海上的台灣領土,一探神祕的檸檬鯊面貌。

抵達東沙島的第一天,島上主要交通工具是腳踏車,採訪團隊騎著腳踏車到東沙機場跑道盡頭,背著數十公斤、數十萬元的水下大相機,抱著浮潛裝備:面鏡、蛙鞋、呼吸管,跟著真理大學檸檬鯊研究團隊,在烈日當頭站在東沙島小潟湖口海草床上,往島外一望無際的大海走去,扛著重裝備在海裡一走就是超過一、兩百公尺,水深偶爾及膝、偶爾過腰,還不時浮潛探尋檸檬鯊身影,或在海草床中不小心踩空陷進去,跌得滿身泥沙,而這一切,只為了幫一支鯊魚研究的訊號接收器換電池。

幸運的我,也在此親眼看見活生生的檸檬幼鯊出現在眼前!當時小潟湖口退潮,水深過膝,聽到攝影師蘇淮說他看到鯊魚了,但很怕人,我咬著呼吸管浮潛,眼巴巴地盯著海中,一秒也不想放過。突然,一隻長約一米的小檸檬鯊,好奇地往我的方向游來,但在距離我三米外,又驚嚇地游走,我們至少同游了一分鐘以上。大家說鯊魚兇暴,但檸檬鯊卻如此膽小,連靠近都不敢靠近我,更別說攻擊傷害人了。

「在台灣海域與鯊共游!」這個感動,若不是喜歡潛水或致力於在台灣周邊海域尋找「與鯊共游」熱點的人可能很難體會。從事海洋寫作約五年,台灣最容易看見鯊魚的地方是各港口漁船或魚市場,所以過去的鯊魚研究資料,大多根據漁獲採集和卸魚紀錄為主,較少有鯊魚水下生態研究。這些年我潛遍台灣本島與周邊離島,親身感受到,現在要在台灣海中看到鯊魚,幾乎是跟中樂透一樣困難。

驚奇的是,在東沙島兩週的時間,幾乎每天都能在小潟湖口看見檸檬鯊身影,而且數量穩定,浮潛或站在岸邊就能看到,跟小琉球的海龜一樣容易見到。在東沙島研究檸檬鯊多年的真理大學休閒遊憩事業學系副教授陳餘鋆指出,國際上研究調查的檸檬鯊(一屬兩種:尖齒檸檬鯊與短吻檸檬鯊)大多棲息在紅樹林、岩礁的近海區域,但東沙是全世界首次發現棲息於海草床的檸檬鯊,甚至以東沙島小潟湖口的海草床為幼鯊護育區(Nursery ground),非常特別!

東沙的檸檬鯊是近岸棲息物種,一年四季都看得到,鯊魚為食物鏈頂端物種,在東沙島小潟湖口有許多檸檬鯊幼鯊、亞成鯊棲息與成鯊洄游,顯見此地海域生態系與食物鏈相當豐富與完整。

廣大海草床孕育豐富生態

東沙島,是位在東沙環礁西側的小島,地形起伏不大,由珊瑚砂與珊瑚碎屑堆積而成,面積僅一百七十九公頃,外形似螃蟹的大前螯,所夾開口即小潟湖口。全島東西向長約兩千八百公尺,寬約八百六十五公尺,內有六十四公頃的小潟湖。二○○七年,東沙島、東沙環礁及周邊海域劃設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屬於海洋型國家公園,海陸面積總共超過三十五萬公頃,比其他八座國家公園加起來還大,距離台灣本島西南方約四百五十公里遠。

形狀近乎圓形的東沙環礁,有「南海指環」之稱,而東沙島則彷彿鑲嵌在指環上的寶石。東沙環礁直徑約二十五公里,全長四十六公里,礁台寬約兩公里,擁有珊瑚礁、海草床、礁岩和泥沙等多樣化的底質環境,環礁內部的大潟湖,除了近中央區域深達二十四公尺,其餘區域深度多在十六公尺以內。環礁西北角與西南角有兩處缺口,分別為北水道、南水道,水流強勁。因為東沙是孤懸南海北部唯一的大型珊瑚環礁,造就它獨特的生態,已知珊瑚種類近四百、魚類達七百多種。

位於南海最北方的東沙島,是南海上最沒有主權爭議的地方,現在由中華民國海巡署駐守巡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在島上設有管理站,並與中山大學合作,成立國際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已有日、英、美、法、俄等二十一國專家學者來訪,合作一百四十三件研究案,包含海水酸化、海洋內波、氣候變遷及珊瑚礁生態等主題,成績斐然。

東沙島周邊海域海草床廣大, 達一千一百八十五公頃,是台灣本島海草床總面積的二十倍,彷彿海中草原,綠意盎然,許多生物以此為家。台灣海草有十一種,在東沙海域就有七種。海草不同於海藻,它是有根莖葉的植物。

島上植物有兩百多種,另可見許多過境鳥,累積紀錄鳥類達兩百多種,僅白腹秧雞是島上唯一留鳥,小潟湖周邊也是鳥類休息覓食區。因為無光害,夜間觀星也很精采,今年還有保育類海龜綠蠵龜產卵與小龜孵化,十分難得。

更特別的是,東沙有數種大型軟骨魚類目擊紀錄,包括:黑邊鰭真鯊、虎鯊(鼬鯊)、白鰭礁鯊(灰三齒鯊、鱟鮫)、邁氏條尾魟等,其中尖齒檸檬鯊、眼斑鴨嘴燕魟、費氏窄尾魟都會出沒在東沙島小潟湖口海草床覓食,牠們也都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受威脅物種中的易危種類(Vulnerable),陳餘鋆說,「牠們在台灣與鄰近海域很少見,具指標性,但在東沙島近岸區族群穩定,表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保育有成。」

其中,檸檬鯊是近幾年確認棲息於東沙島周邊海域的生態指標物種,在台灣本島與周邊離島幾乎很難從事鯊魚水下研究調查,因為潛水可達的海域幾乎看不到鯊魚,但東沙環境得天獨厚,仍有許多鯊魚種類與族群棲息。

全世界鯊魚有五百多種,短吻檸檬鯊主要分布在美洲,東沙周邊海域分布的則為尖齒檸檬鯊。牠們因體色像黃檸檬,所以被稱檸檬鯊;又稱犁鰭檸檬鮫,因胸鰭形狀像犁田工具而得名。

為了解東沙檸檬鯊的棲息狀況,從二○一二年開始,海管處委託成功大學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教授王建平與真理大學陳餘鋆團隊登島調查,近年以陳餘鋆團隊為主,他雖然是休閒遊憩事業學系的副教授,但是師承魚類專家、中山大學榮譽教授莫顯蕎,也曾發表過三種新種魚,長年從事魚類調查。

他們一開始使用蛇籠、延繩釣等魚類調查方式捕捉檸檬鯊,大型鯊魚用延繩釣,小型鯊魚用蛇籠,捕獲的鯊魚要打上標籤,測量體長、體重、雄雌等基本資料,也會觀察外觀是否受傷,或有無寄生蟲等,新生的幼鯊還可看見臍帶未癒合的裂縫。

近年在每一隻捕獲的鯊魚身上植入晶片,取代傳統標籤,透過記錄與捕捉回放的方式,了解東沙檸檬鯊的生長速度與估算族群數量,目前東沙島沿岸檸檬鯊幼鯊約一百五十至三百隻左右,整個東沙環礁檸檬鯊族群包含幼鯊、亞成鯊與成鯊總共約達三百至六百隻左右。

對小檸檬鯊有完整的了解後,陳餘鋆開始好奇懷孕母鯊的棲地。二○一七年四月一日時,剛好以延繩釣捕獲一尾懷孕母鯊,標記聲波標籤後發現,牠在繁殖季時,會繞東沙島或在小潟湖口停留,但六月水溫升高後,就會回到外環礁,此後很固定地會從環礁口到東沙島北岸來回洄游。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檸檬鯊研究團隊的努力】

國外的檸檬鯊研究經常一做就是十幾二十年,台灣檸檬鯊調查雖然僅開始七年,但即有許多令人驚喜的收穫。陳餘鋆指出,第一年成果便得知東沙島周邊哪裡有檸濛鯊,以小潟湖內捕抓到最多數量檸檬鯊幼鯊,小潟湖口次之,東沙島北岸、南岸也捕獲數隻,而東沙島東側海域鮮少抓到檸檬鯊幼鯊。

二○一四年起,為了進一步了解檸檬鯊的分布,研究團隊採購十顆每顆要價兩萬多元的聲波標籤,縫在捕捉到的幼鯊第一背鰭基部,並搭配每支十多萬元的訊號接收器三支。結果發現,檸檬鯊是棲息在東沙島小潟湖內至島周邊海域的物種,一年四季皆可見,打破過去其他學者認為檸檬鯊是洄游過境東沙的說法。彷彿遊戲闖關破關般,陳餘鋆對於檸檬鯊的好奇心,迫使他在隔年採購更多訊號接收器,仍以幼鯊為標識主力,研究發現,遠岸五百公尺至一公里範圍的接收器,都沒有收到幼鯊訊號,由此得知,幼鯊大多棲息在東沙島周邊五百公尺內的範圍。

二○一五年起加入空拍機調查,發現小潟湖口漲退潮時會出現不同物種,滿潮時,曾有二十多隻眼斑鴨嘴燕魟同時游進覓食,也可見五至八尾費氏窄尾魟在此水域覓食,但少有小檸檬鯊;退潮時,以小檸檬鯊居多,尤其潮水深度四十至六十公分時,能觀察到小鯊魚捕食的機率最高。

經過這些年的研究發現,檸檬鯊幼鯊存活率不高,每年僅四至五成存活率,每年三月底至五月中旬,母鯊會從外環礁回到小潟湖口周邊產下幼鯊,五、六月之後可見成群檸檬鯊幼鯊在島邊洄游,小鯊至亞成鯊會棲息在東沙島周邊的海草床海域,其中小潟湖內至小潟湖口是檸檬鯊小鯊最集中的重要棲地,稍往外側即離岸較遠水域則是亞成鯊的棲息水域。

蛇籠捕獲檸檬鯊 ↑ 陳餘鋆以蛇籠捕獲檸檬鯊後,會先測量體長、體重、雄雌等,並打上晶片,也會觀察外觀是否受傷,若有鯊魚誤食吞鈎,也會伸手取出。(攝影/陳餘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東沙島 ↑ 東沙距高雄四百五十公里,東沙島是環礁中唯一出露海面的陸域,外形似螃蟹前螯,開口處小潟湖口即是檸檬鯊的重要棲息地。(攝影/朱雲瑋)
海草床 ↑ 東沙島海草床孕育了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檸檬鯊,顯見豐富生態。(攝影/蘇淮)
鰺科幼魚 ↑ 金黃色彩鮮豔的鰺科幼魚,約十公分大,身上有些微外傷。牠在海草床上水母游在一起,出現類似共生的現象。
東沙小潟湖 ↑ 東沙小潟湖內是以蛇籠捕獲幼鯊最多的熱點之一,未來疏濬、艦艇進駐後,景觀生態勢必截然不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