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 尼泊爾雪巴人 向死亡敲門的揹工

撰文.攝影/Adriano Valerio Marzi

二十世紀,登頂珠穆朗瑪峰(亦簡稱珠峰)是一項留給大多數專家和最勇敢的登山者的挑戰。但在最近幾年,它已經成為遊客的一項高海拔地區探險活動,他們願意付高達十萬美元的費用參與這項登山探險。今天的珠峰基地營已經不再是一個登山者為登頂做準備的平靜之處,而是已經成為一個在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擠滿了人,並擁有像是無線網路等現代服務的地方。來到這裡登頂的探險隊多到數不清,以致於登山路線沿途出現了數公噸的垃圾。」拉克帕.雪巴(Lakpa Sherpa)這麼說。

拉克帕是最著名的尼泊爾山區嚮導之一,曾六度登上珠峰,引領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攀登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幾座山峰。我是不經意間在薩南(Sanam)遇到他的,那是一座位於索盧坤布(Solukhumbu)東部邊界上的小村子,珠峰就是在那兒聳入雲霄的。現在,他家已經變成了一間由兒子經營的小旅館,拉克帕大部分時間則住在博達(Bhouda)──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的藏人區,安排各國遊客前來攀登珠穆朗瑪峰和馬卡魯(Makalu)峰。

登珠峰風潮下的黑影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許多登山隊冒著染上凍瘡和高山症的風險,排了好幾個小時等待登頂,這是珠峰史上最忙碌的一天,有兩百五十人試圖登頂,其中有兩百人成功,打破了新紀錄。登山客尼爾默爾.普爾亞(Nirmal Purja),拍下一張隨後在網路上爆紅的照片:一長排的登山者在被稱為「死亡區」的山脊上等候,這是登頂前的最後一段路,它的高海拔可能會使登山者缺氧死亡,在那前後兩天已至少有四人喪生。

二○一五年尼泊爾一連串的地震,導致包括十七名登山者在珠峰基地營被雪崩掩埋,是有史以來遇難人數最高的登山季。今年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的登山季,有九名登山者死於喜馬拉雅山的尼泊爾一側,另有兩人死於西藏一側。

根據最權威登山紀錄「喜馬拉雅數據庫」(Himalayan Database),已經有超過三百人在登頂珠峰的途中罹難,然而,每當登山季一到,仍會有一大群遊客像潮水般湧入世界最高峰的腳下。尼泊爾政府從每名想要登珠峰的遊客身上可以賺到一萬一千美元,二○一九年更是破紀錄地發放了三百八十一張登山許可證,然而大多數的登山者都沒有足夠的登山經驗,因而致命事故頻傳。

上述場景如瘋狂馬戲團,主要受害者就是那些「雪巴人」(Sherpa)。雪巴人對於每一次登山探險來說都至關重要,他們負責在登山者要走的路線上做好預先準備,像是安裝安全纜繩、紮帳棚、搬運食品和器材(例如讓那些有錢顧客們免遭腦水腫或肺水腫風險的沉重氧氣瓶)。

為了完成這些任務,他們得在最危險的攀登路段上上下下。因此,雪巴人喪命人數占了攀登珠峰總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一九二二年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首次試圖登頂世界最高峰,未能成功,但中途的雪崩掩埋了七名揹工。雪巴人的揹工工作是各行業工人之中死亡率最高的,從二○○四年至今,死亡率甚至要比在伊拉克作戰的士兵高了十二倍。

「雪巴」的字面意思是「東人」(藏語中「pa」是「人」的意思,「sher」則是「東」的意思),他們是居住在索盧坤布的主要族群,而珠峰就坐落在索盧坤布這個地區。雪巴人在十五世紀期間為了躲避蒙古人入侵而離開西藏的康(Kham)區,穿過囊帕山(Nang-pa La,喜馬拉雅山脈海拔五千七百一十六公尺處)開始定居於此,第二波移民潮則發生在上世紀中葉中國政府占領西藏之後。

在高海拔旅遊業蓬勃發展之前,雪巴人從來沒有表現出對登山的興趣,當地語言甚至沒有一個形容「山頂」的詞,他們給每座山取的名字都是神祇的名字,認為那是神居住的地方,例如,珠穆朗瑪峰被他們叫作「Sagarmatha」,意思是「地母的居所」。

一九五三年為艾德蒙.希拉瑞(Edmond Hillary)帶路並首次登頂珠峰的揹工丹增.諾蓋(Tenzin Norgay),讓雪巴人第一次出現在鎂光燈下。雪巴人的出名之處主要是他們在高海拔地區的超群能力,根據一些科學研究,雪巴人的身體可以保持高度的有氧代謝而不會增加紅血球的生成率,因此腦水腫或肺水腫的風險較低。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觀光資源 ↑ 尼泊爾境內數十座海拔七千公尺以上的高聳山峰,是該國最「吸金」的觀光資源。
保持高度有氧代謝 ↑ 長年生活在高山的雪巴人,身體可以保持高度有氧代謝,罹患腦水腫或肺水腫的風險較常人低,同時負重能力又高,因此成為揹工與嚮導的不二之選。
安娜普納峰 ↑ 喜馬拉雅山脈的安娜普納峰是世界第十高峰。許多登山者寧願冒著賠上生命的風險,也要攀登高峰。
等待下一份嚮導及揹工的差事 ↑ 希魯在大雪中等待下一份嚮導及揹工的差事。雪巴人冒著生命危險工作,希望換取更加理想的經濟收入與生活。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