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253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日落時分,一位民眾在嘉義小笠原山觀景台上做伸展運動。台灣的森林覆蓋率高達六成以上,林地面積總共兩百一十九萬公頃;從過去的開發思維伐木取材,到今日療癒身心的所在,森林,曾經的伐木林場,今日心靈療癒的道場,自然界裡安靜的綠巨人,為紛擾的現代開出一帖健康處方箋。

【探索世界】
尼泊爾雪巴人
向死亡敲門的揹工

撰文.攝影/Adriano Valerio Marzi

山岳之國尼泊爾吸引眾多遊客,五月二十二日有兩百多人挑戰登頂,有人因在山頂等候過久而喪命。為登山客服務的揹工工作潛藏著致命風險。

【水啊】
看不見的建設
從衛生到再生的汙水下水道

撰文/陳世慧
攝影/黃世澤

地底二十公尺深處,工作人員正彎腰埋設管徑一米五的主幹管。汙水下水道,是城市潔淨的幕後功臣,讓回收後的汙水、汙泥,可變身再利用。

【人樹之間】
伐木之外
森林的另類處方箋

撰文/潘美玲
攝影/劉子正

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清晨時分,遊客登高在樹屋上賞鳥。森林,也可以是療癒身心的醫療所,伐木之外,其實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

【探索世界】
新舊交接的塔什干
烏茲別克的改革之路

撰文/Matteo Fagotto
攝影/Matilde Gattoni

烏茲別克歷經蘇聯與獨裁者的極權統治,在當時有「中亞的北韓」之稱。二○一六年獨裁總統卡里莫夫的逝世,帶來經濟開放的轉機。

【共享之域】
為老後儲存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互助社會

撰文/黃紫翎
攝影/安培淂

高齡化社會來臨,時間銀行、社區的換工服務,皆是重要的社會照顧支持系統,不只是老後的一份保障,更能重建世代之間的新社會關係。

【探索世界】
現代伊朗
傾訴前世與今生的三座城市

撰文.攝影/Enrico Martino

德黑蘭倒Y字型的阿扎迪自由紀念塔,紀念波斯帝國的成立。大都會德黑蘭、聖城庫姆、文化古城伊斯法罕,交織出現代的伊朗樣貌。

【匠心獨具】
科學繪圖師──彭瑄玉
施展點石成金的魔法

撰文/湯琇婷
攝影/安培淂

從小拿毛筆寫書法、畫人物,也曾是電影片場的特效化妝師,卻在年近不惑之際意外成為科學繪圖師,筆下的各色動物,成了彭瑄玉的心靈依歸。

【經典書摘】
凝視時代
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

撰文/簡永彬等人
圖片提供/左岸文化出版社

日治時期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台灣攝影師,在寫真館內為自己和顧客拍攝新潮照片,他們珍貴的攝影作品,如實刻印出當時人們的生活景致。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帶動人人做環保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讀《最美的國文課——唐詩》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老師,你這樣做對嗎?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科學的真實面貌 撰文/江才健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