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路】台灣脈動 與時俱進台灣路

撰文/陳世慧(經典雜誌資深撰述)

○○八年三月三日,距離總統選舉不到二十天,當環保署卻在這當下,決定有條件通過蘇花高的興建時,住在花蓮縣瑞穗鄉、緊鄰著台九線旁的農民林盛隆嘆了口氣說:「這次,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過去,林盛隆最怕的就是遇到颱風季節。眼看著其他地區的菜農,每遇風災,菜價就能飆高到平常的好幾倍,回頭看他自己種的韭菜、龍鬚菜和文旦,只因為花蓮對外的唯一通道蘇花路段,逢雨必坍,別說蔬菜想賣好價錢了,就是連想運送到台北,也根本寸步難移。

事實上,林盛隆的那口氣,在胸口悶了將近八年。從二○○○年蘇花高通過環評開始,花東地區的民眾,都以為這下子一定會建了;豈知,迄今都過了八年,就像一個小孩生下來都八歲了,但卡在入學許可的爭議上,到現在還是無法就學。

同一時間,反對興建的人士,卻對政府選前釋放大利多,深覺不以為然。「很明顯的,這是在綁選票,不是嗎?從來沒有人說不要建設花東,但『建設』地方不能用『破壞』的方式,否則,花東將陷於永劫不復的境地。」長期投入反對蘇花高興建的花蓮環保聯盟祕書長鍾寶珠,不掩失望地說。

細數蘇花高的爭議,從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前交通部長張建邦推動環島高速公路網的建設,「蘇花高」三字首次出現;接下來,一連串的環評、審查、宣布開建、暫停開建,搞得不只是花東人心浮氣躁,就是其他地區的居民,也好奇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此之前,雪山隧道雖因工程行經六處斷層、九十八處剪裂帶,及三十六處地下湧泉,通車時程比預估的一九九八年足足晚了八年;但隧道畢竟是通車了,而且通車當天,還人滿為患,吸引眾多人想一嘗「台北—宜蘭一日遊」的滋味。

然而,受到雪隧完工後仍不時滲水,加上它的貫通,一年多下來並沒有加速宜蘭地區的發展,反而造成坪林等沿線鄉鎮的沒落,大家對蘇花高的未來,於是抱持著更大的疑慮。

一條道路,造成如此之大的爭議,對於這樣的事,我們究竟該喜?還是悲?回顧台灣公路的發展,同樣的情況,幾乎不曾發生過。

姑且不論漢人尚未登陸台灣之前、原住民是主要住民,與漢人登陸以後,清代時道路修築的情形,日治時代,殖民政府將清代官道與陸軍路拓寬連結為縱貫道,讓過往為湍急河水所阻、形同無數孤島的台灣,終於得到統一;光復初期,台灣民生凋敝,是台一線的修復,讓最初的復甦得以展開。

五○年代,台一線全線鋪設柏油路面,台灣的經濟,也跟著有了起色。六○年代,眼見民生逐漸富裕,而這一切都是公路帶來的轉變,到了七○年代,台灣的地表,不但誕生了首條高速公路,同一時間,台灣的道路也像血管般,延伸到台灣的各個角落。

漫漫公路史

一直到今天,台灣不但有路,還有很多路。根據公路局的統計,截至二○○七年底為止,台灣共計有三十二條省道、一百條縣道、八條高速公路、十四條快速道路(以上皆不含支線),更別提其他不計其數的鄉道、產業道路以及聯絡道路等等。

若把道路換算成公里數,同一時間內,台灣公路總長達兩萬一千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一千公里、省道約四千八百多公里,縣道有三千三百多公里,鄉道近一萬兩千多公里,總和這些數字,台灣幾乎每一百平方公里,就存在著約六十公里的道路,而這些,還不包括台北與高雄兩個直轄市的道路。

如樹根盤根錯節,台灣的每一條路,曾經都在台灣不同的階段,因應不同區域的不同需求而產生。

拿最早開發的西部來說,當穿越平原地帶的縱貫路台一線與中山高,交通量日益飽和,為了紓解壅塞,也為開發丘陵與濱海地區、縮短城鄉差距,台三線與台十七線等,遂在此時先後出現。

「台三線最初拓建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內山一帶的經濟。」前公路總局局長嚴啟昌,是主導台三線修闢的推手。一九八五年,當前行政院長俞國華提出十二項經濟建設後,他隨即奉命著手規畫,屬於交通項下的台三線。

嚴前局長表示,剛開始因為台三線行經的內山地區人口不多,審核單位經建會,還曾以不符經濟效益為由發出異議,使台三線的拓寬的計畫差點生變。但幾經辯論,只因嚴前局長以一句,「只要交通建設得好,自然會帶動地方繁榮」,不但贏得最後的拍板定案,台三線,也得以原有的計畫進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
【台灣公路系統】

公路網之制定,是依據地理環境、人口分布、國防需要,台灣經濟發展及交通長程計畫等因素擬定。台灣屬於海島地形,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將台灣本島分為東西兩部分,初步擬定台灣省公路網,共計分為路、橫貫公路、內陸公路、濱海公路及聯絡公路五系統。一九七八年,因應十大建設之完成,增設高速公路系統,並改內陸公路為縱貫公路系統。一九九四年,再增列快速公路系統,目前共計有以下七大系統:

‧高速公路系統:包括國道一號、國道二號、國道三號(及支線國道三號甲)、國道四號、國道五號、國道六號、國道八號、國道十號,為台灣地區主要交通動脈。

‧橫貫公路系統:包括台七線、台七甲線、台八線、台九甲線甲、台十四線、台十六線、台十八線、台二十線及台二十四線等線,為聯絡東西部地區公路交通孔道。其中台八線因九二一地震造成谷關至德基段路基毀損,基於生態維護、國土復育及安全考量,目前暫不通車。

‧縱貫公路系統:包括台三線、台十三線、台十九線、台二十一線,為西部平原輔助幹線。

‧環島公路系統:包括台一線及台九線,為環繞西部及東部的主要幹線。

‧聯絡公路:為輔助性地方連絡公路。

‧濱海公路系統:包括台二線、台十一線、台十一乙線、台十五線、台十七線以及台二十六線,為濱海地區重要幹線。

‧快速公路系統:包括西濱快速公路台六十一線、中投公路台六十三線及十二條東西向快速公路,是構成西部運輸走廊快速公路網,並擴大高速公路系統服務範圍的快速幹線。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雪山隧道 ↑ 雪山隧道興建時,工程技術已遠比開鑿中部橫貫公路時進步,但人定勝天的神話卻不再。生態破壞的考量,讓大家對道路開發多所疑慮。(攝影/劉衍逸)
大自然反撲 ↑ 興建中橫的過程中,人以一己之力鑿山開路。儘管如此,大自然卻不時反撲,證明它的力量,依舊凌駕於人。(攝影/齊柏林)
北二高苗栗路段 ↑ 未通車前的北二高苗栗路段。隨台灣道路普及,兼顧生態成為新課題。(攝影/洪海彭)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2則 留言

  1. alison 說:

    訂購『台灣脈動』一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