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得與失

撰文/王思熙

個人總希望別人將他看得很高,也希望自己能在別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和具有舉足輕重的份量。

於是,千百年來多少人千方百計,用力地撐高自己的腳尖,挺直自己的胸膛,抬仰自己的頭面,辛苦地表現出那種高人一等的模樣,無非就是要讓別人看得起,看得高、看得大、看得重。

但腳尖撐久了,胸膛挺累了,頭仰酸了,到頭來你會發現,這一切都是自討苦吃,自找罪受,都是虛榮心作祟下的愚痴昧行。當然你也會發現:在別人的心目中,你原來有多高大,就是那樣高大,不會因為你刻意撐高腳尖,挺直胸膛,仰抬頭目,就能變得更高大。如果自己不從行為和態度去改變別人對自己的觀感,而想用自我膨脹的方式去拉抬自己的形象,最後你終究還是會發現:那些為了抬高自己身價的一切虛張聲勢的作為,都是掩耳自欺,幼稚可笑的行徑。

在別人的眼中,一個人身價的高低與分量的輕重,不是取決於別人,而是取決於自己。「自愛而人愛之,自重而人重之」,古聖先賢的話,雖然有點老生常談,但確也有其顛撲不破的道理存在。

就像胡適先生所說的:「要怎麼收穫,先那樣栽!」證嚴上人也說:「要『得』,就先要『捨』。」想要獲得別人的湧泉以報,就先要自己真誠無求的付出;想要贏得別人的尊敬與看重,就先要自己對別人的謙和與包容。西方哲學家說:「態度決定高度,肚量決定分量。」在現實的世界裏,這句話絕對不是口號,而是真相。

《笑林》這本中國古老的寓言集裏,有這麼一則發人深省的笑話: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勝痛而大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通常形容一個自私自利,慳吝成性,不肯為別人付出的人,我們會嘲諷他為「一毛不拔」。一毛不拔的人,永遠不會獲得別人的愛戴和尊敬!這雖然只是一則笑話,其中卻含有不少哲理,閻王最後說:「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鏗鏘有力,詼諧中不失諷諫。

享受甜美的果實,人人喜歡,但在收穫盈筐的果實之前,長時間的辛勤播種和耕耘是必要且不可或缺。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意思就是「天下不存在著不勞而穫的東西。」凡是不勞而獲的,都是不道德的,都是虛假不實的。曾經看過這麼一則寓言:

一個小男孩問上帝:「一萬年對您來說有多長?」
上帝回答說:「像一分鐘。」
小男孩又問:「一百萬元對您來說有多少?」
上帝說:「像一元。」
小男孩說:「您能給我一元嗎?」
「當然可以,但請你稍候一分鐘。」上帝說。

收穫是整個努力過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享用豐碩的果實,就必須先吞下日曬雨淋,流血流汗,忍飢受凍的播種與耕耘的苦楚。凡事都不可能唾手而得,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可能有白吃的午餐,那怕在上帝那裏也一樣!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1則 留言

  1. 香香 說:

    借分享喔 謝謝!!

香香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