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現場】海嘯過後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四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格林威治時間零點五十八分,印尼蘇門答臘島東北邊的海底某處發生地震,這個地震,對地球億萬年的發展史來講,實際上是一個完完全全微不足道的版塊間的小碰撞,僅造成地球的自轉速度變快了幾百萬分之一秒,造成了南美洲因而增高了三公分。就科學的眼光來看,這就是能量上的釋放,學術名稱是印澳板塊與歐亞版塊的互相擠壓。版塊間的此起彼落撞擊,對地球大環境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是造成地球之所以有別以其它星球,適合人居住的理想環境最大原因。我們是絕對可以這麼說的:沒有地震,就沒有人類可居住的地球。

但是地球的觀點並不全然是人的觀點。

地震,以往的經驗大體是居住在版塊邊緣的人受災,就如同台灣人對地震的再熟悉不過一樣。但不同的這高達規模九以上的芮氐震度,雖造成了海床約一千公里的裂縫,但撞擊的瞬間動能與位能卻在海面上湧起三十公尺高的數萬立方公里的水牆,水牆以噴射客機的速度第一時間就侵臨蘇門答臘島的南岸與西岸,剛就地震中奪門而出驚魂未定的亞齊百姓,甫慶幸自己能躲過地震浩劫,雖料接下來高達六層樓高度的巨浪瞬間蓋下,十萬人沒頂。一小時後,巨浪襲擊到遊客最愛的泰國普吉島與週遭,對正逢聖誕假期的數以千計的歐美亞等遊客,卻也是一場沒有回程的旅程,估計五千餘人往生。兩個半小時後,巨浪覆蓋了印度東岸與南岸與斯里蘭卡東岸,造成了印度近萬人死亡,八千人失蹤的慘劇;而斯里蘭卡被巨浪吞噬高達三萬餘人;三個小時後,馬爾地夫首都淹水;潮浪繼續西行,七個小時後,止於東非的索馬利亞,仍約三百個人淪為波臣。這個因地震而引起的海嘯在短短時間內造成十五萬人的身亡,而被波及的國家更橫跨亞非十二國家。

這已是人類有史以來承受最大損害的自然浩劫。巨浪摧枯拉朽般地在印度洋沿岸肆虐,浪潮深入陸地達三公里之深,所經之處如撒播死亡瘟疫之死神。漁船被沖翻,親人被沖離,家園被沖毀,連耕作的農田也因為海水的鹽份短期內難以復耕。

當災情在第一時間陸續由各地傳出,拜現代傳播科技之賜,在仍籠罩在聖誕節慶中,原本是家人團聚的時刻,這些災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覆在全世界的每個家庭的電視螢幕上。於是以國家為單位的國對國援助,從各地出發的各國緊急援助團體絡驛於途;於是援助第一線的諸如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聯盟、樂施會、關懷、世界展望會,與台灣的慈濟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皆相率投入無以數計的人力物力於這場浩劫裏。

綜觀這次受災的國家多半是屬於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以印尼為例,原本即有二千多萬的貧窮人口,以這次受重創的亞齊省,料將再產生一百萬的新貧戶。而亞齊省長期以降獨立運動問題,在政府軍與反抗軍的敵對下,援助的步伐無疑受到阻擾;飽受分離運動之苦的斯里蘭卡亦面臨相同的窘境。大海嘯除帶走生命外,也幾乎剝奪了倖存人民的生計,對原本已負擔沉重發展包衭的受災各國,無啻是雪上加霜。原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擬定了一個約莫十億美元對受災各國的援助計劃。孰料大浩劫,卻意外地換來了人類的大團結,在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同理心下,各國競標援助金額,出乎所料的援助金額竟上飆至百億美元。

海嘯過後,《經典》或是隨著慈濟勘災賑災的隊伍,往返各災區,期望見證毀滅後的重生;或是深入古籍,遍訪專家,冀望未雨綢繆地為台灣與海嘯找出蛛絲馬跡的關連與預警;同時也採訪蒐尋慈濟基金會與各國的N.G. O.如何在第一時間組織與動員,發揚大愛的力量。

我們知曉:人難以勝天,但人可以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存。在近一個月的馬不停蹄採訪中,我們雖深入災難,親睹毀滅,但同時也見證人性,重燃希望!

海嘯來襲難以避免,但海嘯過後則是人類需要共同承擔的新世紀新課題!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