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117

撰文/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年的初春,《經典》編輯洋洋灑灑寫了一篇台灣公路報導的企畫,當時媒體與出版界對台灣本土化的風潮仍是啟蒙,猶未席天捲地,這位同事竟花了半年的時間才終告完成,最後他將這個報導下了一個〈統一台灣之路──台一線〉,令人怵目而後又莞爾一笑的標題。其實這個點子是源於他採訪中研院施添福教授時,引用其觀點:「清朝時候的台灣其實是好幾個島,日本人修了縱貫公路,才把台灣變成一個島」。

這篇〈台一線〉的報導,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我們雖大費周章地去尋找關於公路的古地圖與歷史照片來搭配,但觸及台灣發展歷史的經緯,一直令同仁著實難下筆,我思索著同仁在採訪上所遭遇的難題,也許《經典》應得先對台灣歷史有一系列的系統闡述,除了是對讀者,實際上也是對所有《經典》的採訪編輯同仁的再教育。

當時勉強完成的〈台一線〉報導,竟反而加速了我們稍後對台灣歷史系列專題的深耕,爾後陸續結集成《發現南島》、《風中之葉》、《島與陸》、《赤日炎炎》與《台灣四百年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專題與專書。

兩年前我們再重新接續公路的書寫,選擇報導了具代表性的十一條省道,從台二線到最後的台二十六線,採訪書寫竟是一路順暢。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一條公路不是簡簡單單地公里數與地形的描述,每一條公路總有其歷史背景,從早期的經濟、國防、族群,到後期的生態、環保等綜合因素。於是我們在《經典》的【台灣之路】專題系列報導,實際逐步描繪台灣區域的文明發展史。

新結集的《台灣脈動》一書,讀者當可明顯意識到,從早期的「人定勝天」思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公路是文明的指標;到如今的環保意識抬頭,生態平衡的重視,公路成了環境破壞的元凶。

這種天壤之別,也表現在此書的封面與封底照片的設計呈現上:因國家公園的成立,台二十六線道路終究竟未完工,但一隻陸蟹正嘗試橫越柏油馬路,一葉知秋,縱觀台灣之發展,實已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而也正期望能更加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永續經營,這才是台灣步入真正文明之林的大道!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3則 留言

  1. ch_wang 說:

    沈先生,
    感謝您的來信.關於請您撰寫部份的婆羅洲文章,可否等敝刊採訪同仁返台後,再與您聯絡為宜?
    再三感謝
    王志宏

  2. 西门亭 說:

    我是沈庆旺
    谢谢您抬爱
    已在古晋见过童、萧两位贵杂志同事
    希望能为贵刊写些关于婆罗洲的文字,不知您需要的是那一方面的?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