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雜誌》第237期精彩內容

【本期封面】攝影/Junhee Jang
羅興亞難民孩童正等待糧食配給。近年來緬甸若開人和羅興亞人衝突加劇,二○一六年緬甸軍警展開大規模迫害,大量羅興亞人逃至鄰國尋求庇護。難民危機已引起國際關注,背後的因素亦需要被探討:二戰時日軍入侵英屬緬甸,羅興亞人和若開人對支持英國或日本的立場不同,種下了今日衝突的遠因。如何化解新仇舊恨,考驗雙方的智慧。

【福爾摩沙拾遺】
文明的推手
長老教會牧師在台灣

撰文.圖片/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發源於蘇格蘭的長老教會,從一八六○年代起將西方文明陸續引入台灣,牧師與醫生們帶來了近代醫療、盲人教育、白話字的拼音書寫。

【深入現場】
被連根拔除的民族
一個羅興亞家族的真實故事

撰文/楊智強
攝影/Junhee Jang

二○一七年,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遭軍警迫害,情況近乎種族清洗,大量民眾湧入鄰國孟加拉的難民營,等待來自各國的人道救援。

【海洋台灣】
被低估的墾丁生態寶藏
撰文/黃佳琳
攝影/李明忠

墾丁船帆石水下洞穴,魚苗點點,生機盎然。面對觀光「雪崩」,業者苦求復甦解藥,但除了水上遊樂活動,更應該看到墾丁的生態資源。

【篳路台灣】
縱貫線鐵道
台灣南北大動脈

撰文/楊森豪
攝影/劉子正

舊山線鐵路是縱貫線鐵道最後一段工程, 完工後台灣南北「一氣通」。一九九八年完工的鯉魚潭拱橋,改善了舊山線的瓶頸,標示著鐵路新紀元。

【中國視窗】
貴州侗族
母親愛的成年禮

撰文.攝影/金峰

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定居在貴州、廣西和湖南的交界山區,即使普遍貧窮,但侗族母親仍透過親手編織的服飾,悄悄地傳遞對女兒的愛。

【匠心獨具】
發現蓪草之美
守護百年紙工藝文化

撰文/賴英錡
攝影/安培淂

真假難辨的水仙花,從花蕊、花瓣到花萼, 皆由蓪草所製成,然雖以草之名,卻實為灌木。蓪草曾廣泛作為勞作原料,是上一代人的兒時記趣。

【茶知錄】
馬祖茶
戰地飄茶香

撰文/潘美玲
攝影/楊子磊

邱垂旺與妻子林佳惠在臨海茶園採茶。從台灣移住馬祖的新住民,以一股不服輸的傻氣,打破地理環境限制,在海島旱地種出特色茶香。

【經典書摘】
黑潮漂流
沉浮於海天之際

撰文/廖鴻基
圖片/張皓然、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

作家廖鴻基長年關注海洋議題,著作等身。本次他和團隊夥伴執行「黑潮一○一漂流計畫」,以無動力的竹筏從花蓮漂至宜蘭,訴說大海的故事。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覺性永恆壽無量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異常是「擠」出來的嗎?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我擁有美好的回憶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科學家的名聲與評價 撰文/江才健
【養生保健】食補運動勝藥補的清明 口述/徐培珊
【探索世界】智利 航向世界的盡頭 撰文.攝影/Enrico Martino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