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234


從家山到里山

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會跟同學去走草嶺古道,當時對淡蘭古道的印象仍很模糊,不過近兩、三年參加多次淡蘭古道各路網的活動,慢慢地也對於隱藏在北部山區的路徑更有印象,了解也更深,而淡蘭古道之中的人文故事更是迷人,讀完《經典》二三二期的〈從家山到里山——淡蘭古道復興大計〉,對於文中人物從對家的懷念,進而想把那份情感找回的努力,以及用心經營在地並實踐里山精神,深表欽佩,原本只是單點的故事,也像綿密的淡蘭古道網絡逐漸串連成線,許多故事持續撰寫中,未來也一定可以形成一整面,相信淡蘭古道精彩的詩篇,會吸引更多人了解並親身感受屬於這百年山徑的美好,期待這一刻的來臨。 (台北.黃永忠)

需要關注的不只是敘利亞難民

自從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透過媒體的大量報導,敘利亞難民已獲得全球關注。但是需要幫忙的其實不只是他們。

《經典》二三二期〈烏干達難民營〉報導了另一個位於非洲大陸上的悲慘故事。然而,或許是因為他們遷徙的地點並不位於媒體焦點的歐洲,使得他們的故事鮮為人知。不是要去比誰比較可憐,而是要知道除了敘利亞、烏干達,全球各地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們正在受苦,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花蓮.曾菊蘭)

莫忘騎乘單車的美好初衷

《經典》第二三三期的〈單車復興在中國〉介紹了對岸目前正火紅的一股「單車熱」。現在「共享單車」正熱,愈來愈多人選擇單車作為代步工具,以減低環境汙染。

但是,文章裡也提到因為單車熱潮而帶來的亂象,無形中卻也導致了環境的破壞、資源的加速耗損。

如果我們都同意,騎單車的初衷是為了降低環境汙染,那麼當單車風氣過熱導致亂象層出不窮時,是否也該莫忘騎單車的美好初衷? (台中.張耀)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