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232


「森」動故事

大學時期,在南部讀書的我一直心心念念著可以上一趟阿里山,欣賞那美麗的日出奇景,品嘗遠近馳名的奮起湖便當,卻不曾想過,在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背後,有著那麼一道篳路藍縷的林業史足跡。

讀完《經典》第二三一期的〈森情故事〉,總算讓我對台灣的林業開拓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原來,阿里山鐵路有過如此輝煌與慘淡的年代;宜蘭太平山有所謂的掘田式索道;現今的花蓮林田山也保留得如此良好,供後人緬懷那段精采的山林歲月。

即使台灣現在已不再砍伐天然林,但由衷希望這些「森」動故事可以永遠流傳下去,讓我們的子孫能夠記得,台灣林業曾有過的美麗與哀愁。 (花蓮‧葉英昭)

潛入海龜的世界

我是一個媽媽,上週帶孩子去逛誠品書店的時候,只見他在雜誌專區找到一本雜誌後,便看得目不轉睛,久久沒把頭抬起來。

好奇湊近一看,發現他是被裡頭一篇有關小琉球海龜的故事給吸引。等他讀完我馬上拿過來翻閱,這下更吃驚了,除了好幾張近距離拍攝的海龜照片,讓人對它在海底的生活一覽無遺外,包括台灣的林業、遠古的猛瑪象、北印度勒克瑙等篇章,全都影像精采,文字超級引人入勝。

這不是我和我家小朋友第一次發現《經典》雜誌,但每次都有同樣的驚喜。對於台灣有這樣的一本內容豐富、印刷精美、製作用心的刊物,真心覺得,應該多加支持。 (台中‧陳筱君)

國家公園應落實自然教育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北側的魚路古道,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古道,讀完《經典》二二八期封面故事〈金包里大路〉,讓我有許多感觸。

歷史悠久的金包里大路充滿豐富自然及人文資源,尤其是大油坑自十七世紀起開採硫磺,壯麗的噴氣口四周滿布金黃色的硫磺結晶,噴氣孔巨大的嘶吼聲,更是震撼人心。

可惜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大面積地封閉此一區域,以保守心態對外宣稱因安全考量,而不積極採取預約專人導覽等有效降低安全風險之方式,令大眾失去親身體驗大油坑獨特樣貌的機會。而古道八煙段亦是長期封閉,其實可引進對地形、地貌擾動極為輕微的手作步道工法,而非過往以水泥及進口石材施作的工程思維,早日讓古道恢復通行。期盼陽明山國家公園認真尋求解決之道,落實推動自然教育的初衷。 (台北‧吳雲天)

美好的慈善漣漪

拜讀《經典》第二三一期的〈慈善漣漪——台灣NGO的南向援助〉,心中不斷地泛起陣陣感動。

台灣的外交困境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從早期農耕隊的實質援助,到後起的金錢外交,但總是礙於對岸的阻擾面臨瓶頸,長期難以突破。

但所謂外交,除了是國與國之間利益的交換、折衝與協商外,更多時候,它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回到原點,無非是愛、道義與互助,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一如這篇文章作者所提到的一樣,儘管國界的劃分,在地圖上一清二楚,但台灣的非營利組織秉持愛的初發心,主動援助台灣以外需要協助的人民,這一份流轉民間源源不絕的愛,已在不知不覺中,讓界線變得模糊。

俗話說得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我們的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台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這篇文章,正是最好的證明! (新北市‧林東耀)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