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寫真】角蟬 一公分的驚奇邂逅

撰文.攝影/黃仕傑

約十年前,在錄製生態節目的外景過程,發現一種特別的昆蟲「角蟬」,微小的牠開啟我的視野,從此讓我沉浸在小於一公分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回憶當時,一起上節目的講師指著蕨類植物上的小黑點說:「快看,是角蟬!」望去只覺得像根「刺」,蹲下仔細端詳後,才發現這是一隻有六隻腳、兩對翅膀的昆蟲,只是這隻昆蟲怎麼那麼奇怪,不到一公分的體長,卻頂著相較於身體來說相當巨大的「角」,心想這應該很重吧?牠不會累嗎?會不會飛?各種疑問接踵而來,當我還在疑惑時,牠卻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飛走了,留下錯愕的我。

驚喜相逢帶來追尋動力

再次發現角蟬是在桑樹上。當時帶親子團體在山區步道找尋生物,看到桑葉上有昆蟲咬過的痕跡,預期應該有蛾類幼蟲可供觀察,將樹枝壓低後,果然看到毛毛蟲在啃食葉子,但樹枝上有另一個小黑點正緩慢移動,牠的背部左右側各有明顯的突起物,看起來很像植物莖葉上的棘刺,伴隨黑點的還有幾隻螞蟻。本想利用放大鏡觀察這小黑點究竟是何方神聖,豈知一位心急的學員為觀察毛毛蟲,大步跨過來我身邊,可能動作稍大,小黑點突然就不見了,待課程結束後回到原地,卻怎麼也找不到牠的芳蹤。

認真找尋角蟬的契機,是在某個夜裡,森林步道只有我一人,以緩慢的步伐找尋停在植物莖葉的昆蟲,眼前的葛藤(豆科植物)正值花期,習慣性地拍張紀錄照,旁邊懸垂的莖上有幾隻螞蟻在定點徘徊,不免好奇牠們在忙什麼,仔細觀察後赫然發現,螞蟻正使用觸角不停敲擊植物莖上的突起物,那突起是植物的芽點嗎?還在思索時那突起物竟然移動了,螞蟻則如護衛般緊跟在旁。首次見到奇特景象,讓我內心興奮不已,除了拍照記錄外還仔細在附近搜尋,雖然沒有找到其它線索,但疑問已經變成追尋答案的動力。回家後馬上查閱各種資料並將照片寄給昆蟲本科系的朋友辨識,原來那突起物是某種角蟬的若(幼)蟲,這次邂逅也正式開啟我長期追蹤角蟬的決心。

角蟬在分類上歸於半翅目的「角蟬科」,構造與一般昆蟲相同,身體由頭、胸、腹所構成。其中,胸分為前、中、後胸,每一節各有一對腳。在中胸和後胸背後,各長著一對翅膀。

大多數人聽到「角蟬」的名稱都會直接與夏天在樹上鳴叫的蟬連結,但角蟬的名字中雖然有「蟬」字,卻與一般我們熟知的蟬不同,光是體型大小就相差數百倍,若要找到相似之處,只能說牠們同樣都是「半翅目」的昆蟲。角蟬雖與蟬是親戚,但不像蟬的腹部有發音器,所以我們聽不到與蟬一樣的鳴聲。可是角蟬卻能藉由身體的震動來發出訊號,與同伴聯繫,或是發出警訊。

角蟬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個人在台灣、東南亞各國、非洲、南美洲都實地觀察過。角蟬的種類非常多,是一群體長約三釐米至二十釐米的小型昆蟲,有的種類因為體型實在太小,必須使用放大鏡或是相機的微距鏡才能觀察,透過工具放大後,每種角蟬都如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讓人再三凝視。

森林裡的挑嘴嬌客

牠們主要棲息在未經破壞的原始林,喜愛足夠的光照與溼度穩定的環境,如林道旁的灌木叢,或是高大樹木的樹梢,此外,靠近市區的小綠地也能發現牠的蹤跡。目前全世界的角蟬分類群約有三千多種,其中超過半數產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是彰顯角蟬種類多樣性的重要熱點。

角蟬的外觀是吸引我持續觀察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對牠的「角」抱持各種疑問,大部分的角蟬的前胸背板都有這奇特構造,而且依照種類特化為不同形狀與顏色,讓人們為之驚豔。

根據最新的研究假說指出,角蟬的祖先有三對翅膀,其中一對不再具備飛行的功能,因而逐漸演變成我們所看到的各種不同外型的角。雖然某些昆蟲學家們認為這個假說無法得到確切結論,但確實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或許不久的將來能出現讓人驚訝的研究成果。

角蟬長有翅膀,但是飛行能力並非頂尖,不過牠有一雙強而有力的後腳,反而在跳躍的能力上出乎意料的強,所以英文稱牠們為Treehopper,意思就是「樹上跳躍的蟲」。牠的嘴是又細又硬的「刺吸式口器」,我個人喜歡以「吸管」來形容這種口器,因為使用口器插入植物的莖葉吸取汁液的功能,就像我們喝飲料使用吸管一樣方便快速。

角蟬是標準的素食主義者,但取食的行為相當有趣,牠們對植物的選擇就已讓人眼花撩亂。經過個人在野外的調查,目前將角蟬大略分為「專食性」與「廣食性」兩大類。

有的角蟬可在蕨類、殼斗科、百合科等多種植物上發現,並且確實觀察到取食行為,但有的種類卻只棲息在特定區域的特定植物。

然而,在請教專門研究角蟬演化的學者後,發現某些角蟬的取食行為實際上有更複雜的「轉移食性」特徵,簡單來說,雌性角蟬交配後,會在寄主植物莖葉產卵,待卵孵化後,角蟬的若蟲吸食同種植物的汁液獲取營養,成長期間脫數次皮,之後,或許是大齡若蟲或羽化後成蟲具有較佳的移動能力,會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若真有這樣轉移寄主植物的行為,將造成觀察的斷層,導致無法完整記錄,未來勢必要擬訂更詳細的計畫,搭配有效的人力才能全面性的調查記錄。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角蟬和螞蟻共生 ↑ 角蟬和螞蟻有共生關係,這隻攝於馬來西亞的「巨刺角蟬屬」角蟬就由一群織葉蟻守護。
身體震動傳達訊號 ↑ 「注意!前方有人類!」角蟬喜歡群居,這三隻「三刺屬」角蟬雖然不會鳴叫,卻可以透過身體震動傳達訊號,彼此溝通。
一生脫五次皮 ↑ 角蟬一生需要脫五次皮才能成蟲。這隻剛完成羽化的成蟲,停歇在植物莖葉分叉處以隱藏自己。
地融入環境 ↑ 位於圖中央的角蟬,型色也跟棲息的植物相似,成功地融入環境。
弦月狀的角蟬 ↑ 全世界有三千多種類的角蟬,在南美祕魯的雨林偶遇這隻外觀為弦月狀的角蟬,讓人驚歎造物的奇妙。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