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札記】不盡然是數學問題

撰文/王思熙

媽問剛上幼稚園的小女兒:「1+1等於多少?」小女兒不假思索地說:「1+1等於2啊!」然後得意洋洋地望著媽媽說:「您笨死了。」

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問班上同學說:「1+1等於多少?」全班同學毫不遲疑地說:「2!」回答甫畢,一位同學補上一句話:「那還不簡單!」

一對情侶手牽手在公園裡散步,忽然帥哥問美女說:「1+1等於多少?」美女愣了一下,注視著帥哥說:「當然是2啊!這是什麼問題。」

小孫子問頭髮斑白的爺爺說:「1+1等於多少?」爺爺慢條斯理地說:「等於2啊!你以為爺爺老了,不中用了嗎?」

經驗告訴我們:1+1必然等於2。這不僅是數學的問題,也是自古以來人類認知上的問題,無論古今中外,不論男女老幼,都把它看成顛撲不破的真理。

然而,這種部分相加,是不是必然等於全體?或許還有深入思考的餘地。

德國心理學家惠爾泰莫(M. Wertheimer)作了一個「關於運動視覺的實驗」,研究在什麼條件下,「不動的東西」會被看成是「動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似動現象」。

「似動」望文生義,就是「好像在動」,其實每個個體本身是靜止不動的,但在某些條件與大腦視覺作用下;「雖然刺激物的各種刺激成分都是靜止的,但整個刺激模式產生了無法否認的運動特徵」,從而證實了完形心理學的經典格言:「部分相加,不等於全體。」

人的大腦視覺如此,物理學、化學或心理學的實驗也是如此。1+1等於2是數學的簡略邏輯概念與符號,運用在物理學、化學、心理學或其他哲學、文學等領域中,就不盡然了。

過去毛澤東曾說「人多好辦事。」以為人多了就可以把事情辦好,但事實證明有時候人多反而礙事,因為人多嘴雜,意見紛呈,各執己見,不僅無濟於事,反而徒生枝節。

「民主」制度,講究的是「人多勢眾」。誰能擁有多數人的支持,誰就可以成為龍首,就可以成為領袖。但他們是否能成為稱職的龍首,成為傑出的領袖,就要看被推舉出來承擔重任的人,他們的智慧、魄力與各種協調能力的表現了。這個時候,就再也不用1+1一定會等於2的數學習題來衡量了。

西方學者考柏(William Cowper)說:
知識與智慧絕非同一樣東西,甚至不太有關係。知識是在腦子裡塞滿別人的想法,智慧是在心靈中聆聽自己。知識是以自己所知甚多而驕傲,智慧是以自己所知有限而謙卑。

我們對這段話頗有同感,所以敢肯定的說:「1+1等於2」的數學題,不能全然運用於人類社會的互動關係裡。誠如奧斯勒(William Osler)所說的,人心多變,絕對不能用數字估量。他說:
即使用鏈子能拴得住閃電,但誰又能拴得住人心?人心是多麼怪異的綜合體,前一陣還裹在福報的狂喜中,一轉眼卻又陷入了邪惡的泥淖裡。

中國古籍《呂氏春秋》也有這麼一段記載: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干者;賢主之所患,患人之博聞辯言而似通者。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聖人之所加慮也。

意思是說:令人深感迷惑的,一定是那些看是相似的東西。玉工憂患的,是看起來像玉一樣的石頭;相劍的人憂患的,是看起來像吳國的干將一樣的劍;賢明的君主憂患的,是那些見多識廣,能言善辯,看起來像是通達事理的人。

亡國的君主,看起來像是很聰明,亡國的臣子,看起來像是很忠誠。相似的事物,使愚鈍的人深感迷惑,而聖人也要對它認真地加以思索啊!

因此該文的結論是:
故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楊子見歧道而哭,為其可以南,可以北。

換成現代的語言就是:「墨子看見柔軟潔白的練絲,就為之哭泣,因為它可被染黃色,也可被染成黑色;楊朱看見歧路,就為之哭泣,因為在岔路上,可以通向北面,也可以通向南面。」

道理很簡單就是要我們作正確的選擇,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數字的累積固然可以成為一般強大的力量,但也別忘,數字的眾多也可能一夕潰堤成災。眾與寡,大與小,是福是禍,確實讓像墨子與楊朱這樣有智慧的人感到憂慮而哭泣,何況凡夫愚鈍如我們呢?

《老子》曾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的轉捩點繫於人心的正與邪。人的心思正確而祥和,自然福至而心靈;人的思想偏私而暴戾,自然生靈塗炭,百姓遭殃。這就不是民主多數決的數量問題,而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心量問題了。

《漢書‧伍被傳》有一句話: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無形。

聰明的人在別人未說之前,便有所知曉;明智的人在事物還沒出現之前,就能覺察到將要發生。

也就是說:人要有透徹事理與洞察能力,要有能掌握先機的先見之明。這種洞察力與先見力,就都非數學題了,雖然有時數字可以提供我們做為研析與推理依據,但關鍵還是在於我們當下的那一分心。

真理只有一個,不因為多數人反對,就變成不是真理,就如同愛因斯坦所說的:「如果我是錯的,一個人反對就夠了;如果我是對的,再多的人反對,它依然是對的。」我們創造了數字,但別受數字所主宰。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