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錄】一方風土一方茶 尋味 台灣產地茶

撰文/潘美玲(經典雜誌文稿召集人)
攝影/楊子磊(經典雜誌攝影) 

著碧波萬頃的海峽,東莒、西莒島在望,眼前這座幾乎低於海平面的茶園,八年前草創初期,被笑稱如一片空曠的高爾夫球場,如今,萬株茶苗已在這座海島上培育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芳香。

「蝦米!馬祖也可以種茶?」
「做出的茶,喝起來會不會鹹鹹的?」這樣的問題已經不知道被問過多少次,茶園主人邱垂旺多半只是笑笑,引你到津沙村的店裡,請你喝一杯,春天的烏龍、夏天的紅茶,滋味如何?答案就在自己的喉頭回潤。

國境最北的茶園

七、八月的南竿島,像一塊烤得焦黃的牛角可頌,在波光粼粼的海面、炙熱的豔陽光下滋滋作響,夏季最高溫可達攝氏35℃。

地處北緯26.8°,國境最北茶區的馬祖南竿島,雖然海拔低,但因緯度比台灣高,每年春茶總是與梨山強蹦,時常調不到採茶工。夏至之後,氣溫馬上變得炎熱火燙,茶葉成長飛快,必須提早從本島叫工。邱媽媽年輕時是嘉義的採茶姑娘,邱垂旺茶園一年四次的採茶季都賴她從本島調度,除了台灣本地的採茶工,還囊括了越南、大陸外配,從基隆港離岸,坐船來馬祖採茶。

碉堡旁的鐵皮製茶廠裡,前一天採下的茶菁經過一夜萎凋之後,分批送進揉捻機,順時鐘方向規律地轉捻著,最初的菁味開始慢慢轉香……。依循著茶改場紅茶技轉小組三位老師的手法製茶,原本是門外漢的邱垂旺,也愈來愈能掌握箇中訣竅,除了看天做茶、看茶做茶,更憑著五感做茶。

「吹起南風就要趕快做紅茶,做起來的紅茶會比較香。」除了掌握製作時機,邱垂旺也一直強調「不能急,否則葉子會受傷。」每個工序都像照顧孩子般地悉心慢磨。

二○○七年,在雲台山種下第一株茶苗,四年後進入量產,近年來才正式突破千斤。「主要還是得看老天爺賞不賞飯吃!」

四面環海的南竿島,屬於亞熱帶海洋型氣候,受季風與洋流的影響,四季分明,冬冷潮溼,春夏則多霧。「霧鎖連江」是馬祖著名的美景,然飛機無法起降,卻是許多乘客的惡夢,被迫滯留「關島X日遊」。

馬祖共四鄉五島,全境沒有一條河川溪流,年雨量僅八百毫米,少颱風,即便有,也多是有風雨,帶不進大量西北雨。當地水源主要來自海水淡化及雨水截流,南竿島上有近十個水庫,但實際上卻是像水潭大小的聚水池。邱太太林佳惠回憶遷居馬祖之初,當時還是供一停二,甚至供一停三,家家戶戶屋頂上都少不了一個白鐵水塔。

惡地裡的茶香

陸羽曾在《茶經》中提及土壤的級別「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閩江口外,江海交會的馬祖,印象中戰地八八坑道、北海坑道的地質死硬,讓人不禁起疑,馬祖種得出茶來嗎?

茶改場茶作課助理研究員蘇彥碩表示,南竿島主要岩體以花崗岩與花崗閃石岩為主,花崗岩質地細密、風化速度較慢,所以土壤得來不易。茶園的礫石成分較高,好處是排水性佳,壞處也是洩水快,留不住水,土壤酸鹼度檢測PH值為6.49。
篳路藍縷初期狀況頻仍,不是突發寒害、霜害,就是遭逢旱災、焚風乾死;耗費巨資開挖水溝之前,因未識地形特色,導致水脈上的小苗竟被灌溉水淹死;另一年剪枝忘了噴殺菌劑,茶樹受汙染,一整片陣亡。雖然回想起來仍是心有餘悸,但個性不服輸的邱垂旺卻是愈挫愈勇。

海島種茶,首當其衝是鹽分的影響,「不僅土壤鹹鹹的,雨水、露水也都是鹹鹹的,茶園管理很不好做啦!」抱怨歸抱怨,但邱垂旺的父親每次茶季仍會現身馬祖,支持兒子將惡地的種植條件,轉化成甜美的茶香。

一位茶改場專家認為,南竿島的土壤肥力不夠,因此茶滋味略顯淡薄。茶藝家林連興老師則認為一般人喝茶在意的是香氣與滋味,但評比一泡茶時,不妨也將當地的風土條件考量進去。他對馬祖茶的形容是一個「慢」字。「馬祖茶的起香點晚,沒有立即的表現,而是慢慢地,慢慢地,一分鐘後,喉頭才揚起甘甜味。」

想像霧鎖連江時,這一片凹地裡的茶園,受海風、海霧影響,理應有一種鹹鹹的海苔味。

實際品茗今年五月做出來的春茶,竟然聞到了花香,喉韻也頗深長,甚至有高山茶的清香味道?高緯度、多雲霧、懸殊的日夜溫差,或許都藏身在這一泡縹緲的茶質裡了!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馬祖夏茶 ↑ 在南竿島上鄰近海岸線、低於海平面二十五公尺的津沙茶園裡,一群自嘉義渡海前來的採茶工正在採收今年的馬祖夏茶。
北竿島 ↑ 馬祖基本上是個沒有農業的島嶼,北竿島以觀光發展為主。
木柵鐵觀音製茶比賽 ↑ 木柵鐵觀音製茶比賽,茶農們使出看家本領,嗅聞茶菁、揉布球,五感並用緊張應戰。
鹿谷大崙山 ↑ 一群採茶工人在鹿谷大崙山的山嵐中勞動著,一杯茶的香氣滋味乘載著風土與製程的歷史因果,最終湧現無窮的變化。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