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寫真】馬達加斯加 生物多樣的天堂島嶼

撰文.攝影/游崇瑋

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東岸外海,南北長一千五百九十公里,東西寬六百公里,是世界第四大島,面積約是台灣的十六倍,有一道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兩端被南、北迴歸線劃過。也許因為不少地理條件和台灣相似,加上同名卡通電影的影響,在台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遠在地球另一端、堪稱物種寶庫的孤島。

馬達加斯加的野生動物資源相當豐富,生物種數占全世界約百分之五,通算後的特有種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形成這樣高生物多樣性、高特有性的重要推力之一,正是演化生物學家所謂的「輻射演化」(Adaptive radiation)――一個生物族群為了適應各類不同環境並且善加利用資源,演化出多個在形態、生態、行為等特點上有所區隔的不同種生物之過程。

完美演化實驗室

馬達加斯加原本和非洲大陸同屬於岡瓦納古陸(Gondwanaland),於一億四千萬年前與非洲大陸完全分離,漂流了兩千萬年,約於一億兩千萬年前抵達現在的位置。

一般來說,山脈愈高、海洋愈廣、隔離時間愈久,兩地之間的物種就愈不相同,特有比率也愈高。然而,物種多樣性並不能無中生有,對馬達加斯加來說,非洲大陸仍是種源中心,而莫三比克海峽兩岸相隔四百公里,正是「物種可以意外跨海抵達,但又維持在相對低頻度」的最適距離。

狐猴和變色龍是馬達加斯加最為人熟知的兩個類群,牠們花了六千萬年以上,輻射演化出數十到上百個種,繁衍至今。卡通電影《馬達加斯加》的主角朱利安國王、大毛及小毛,就是狐猴。

全世界只有馬達加斯加有野生狐猴,馬達加斯加也只有狐猴這一類靈長類動物。然而,有趣的是,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家族,竟是從一個種分化成了八科二十三屬一百二十二種(由於部分類群已滅絕,現生狐猴共五科十五屬一百零五種),從重達兩百公斤、和大猩猩一樣巨大的古大狐猴(Archaeoindris fontoynonti,公元前約三百五十年滅絕,原因可能和早期遷入的人類有關),到最輕只有約三十公克、像老鼠一般大小的鼠狐猴(Microcebus spp.),各種體型、特性的狐猴在島上爭奇鬥豔,正是輻射演化的絕妙展現。

狐猴如何抵達馬達加斯加?長期以來是各派學者爭辯的熱門議題。一般來說,能進行長距離海上漂流播遷的脊椎動物,幾乎都是爬蟲類,而狐猴卻是靈長類恆溫動物。爬蟲類能通過遠距離海漂考驗的原因,主要是牠們身為變溫動物,代謝比同體積的恆溫動物低得多,健康個體可以相對長時間地耐餓不進食;其次,爬蟲類體表覆有皮膚以及鱗片,甚至骨板,比起同樣是變溫動物的蛙類、蠑螈等兩棲類,較可避免受海水鹽分侵襲而脫水死亡。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喀斯特地形 ↑ 荊棘貝馬哈國家公園(Tsingy de Bemaraha National Park)有高達十五萬公頃的喀斯特地形,並庇護多樣的動植物。
維氏冕狐猴 ↑ 馬島上的狐猴多達五科十五屬一百零五種,各有愛好的棲地。維氏冕狐猴的長尾巴,讓牠在樹梢跳躍時能保持平衡。
奧力士變色龍 ↑ 變色龍的皮下有幾層不同顏色的色素組織,透過各層細胞的收縮膨脹,而顯現不同層的顏色。鏽紅色的奧力士變色龍是全世界最長的變色龍。
猴麵包樹大道 ↑ 猴麵包樹又稱猢猻樹,樹幹最粗可達十公尺以上,樹齡可達上千年。此樹在馬島有六種特有種。在日落時分,來到猴麵包樹大道,已成當地生態旅遊的經典行程。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相關文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